
新任河南省文聯主席、河南省書法家協會主席楊杰甫一亮相,創作道路、從業歷程,凡此種種,便被各路媒體扒了個底兒掉。記者首晤這位新任主席得到一個強烈印象——小女子,大女人,之所以能在男性主打的書壇脫穎而出一舉拿下虎符,執行力絕不是蓋的。
驚艷書壇“娘子軍”
1983年,大學剛畢業的“文藝青年”楊杰就進入河南省文聯,一干就是20年,直到2004年調至省社科聯工作。2013年底,楊杰再次回到省文聯,擔任主席職務。
行政工作之外,書法始終是楊杰的摯愛,利用業余時間潛心研習,臨池不輟。2007年,楊杰當選河南省書協副主席,并兼任省書協婦女書法工作委員會主任。在整個創作群體中不到5%的占比,女性書家是絕對的邊緣群體。然而女書家楊杰率隊8年,竟創造了近百場書法展覽的驚人“業績”,河南女書家群體隨之名動全國,外省更競相邀請河南的女性書家前往辦展交流。
從書協副主席到主席,“跨度挺大”,楊杰表示,她希望可以在頂層設計上發揮主席團的核心作用,制定規劃,明確責任,讓每個人都能在其位謀其政,合力推動河南書法事業的發展。
河南書法創作群體的實力,放在全國也是不容小覷的。甚至河南書協的成立也要早于中國書協一年,1984年首屆中原書法大賽,在全國乃是首創,“非常轟動”。早期的幾屆國展,河南的入選及獲獎均穩居第一,風頭一時無兩。
曾經的輝煌,卻逐漸被兄弟省份趕超。“江蘇浙江山東,都是作為興省戰略來的,政府重視,各種扶持。”河南若想不落人后,發力是必須的。
“制約事業發展一個重要問題,是經費匱乏。”即便是有官方背景的體制內書協,辦展也須出門化緣。而近兩年的市場蕭條,一時難以改變。“文化市場不好,利用社會力量,向企業籌資的空間不大”,如何運作,是要見真功了。
市場固然是事業發展的助推力,純粹的、潛心的文藝創作才是根本。在楊杰看來,漢字書法是最具中國元素的傳統藝術,是中國人的基本修養,令人欣慰的是,八零后、九零后中也不斷地有新人涌現。創作團隊具備合理年齡梯次架構,方能可持續發展。
“文學藝術不僅是文學藝術工作者的事業,也是全體國民共同的事業。”把承載中國傳統文化的漢字藝術傳承下去,是這位女性書協主席對自身職責的定位,以及對書法藝術的期待。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