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場匯聚三百余枚國內外章牌精品的“掌中浮雕——藝術章牌收藏展”,近日在天津文廟博物館展出,吸引了不少收藏愛好者。
此次展覽由天津戲劇博物館文廟博物館管理辦公室與天津市文博學會民間收藏專業委員會共同舉辦。這次展覽既是津門首次舉行有關藝術章牌內容的專題展覽,也是天津市文博學會民間收藏專業委員會大銅章藝術分會成立一年多來會員藏品的首次展示。展品包括1873年維也納世博會全套5枚原盒、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登基60周年和70周年紀念系列、美國歷屆總統套章(右上圖)等外國章牌,以及國內金融系列紀念章等章牌精品。
此前,2014年9月,“文化‘銅’行——大銅章收藏在中國”文化藝術巡展在浙江寧波展出,吸引了許多市民前往參觀。在展出的名家制作的百余件藝術大銅章上,雕有毛澤東、劉少奇等偉人形象,也有成吉思汗、屈原等歷史名人形象,有云岡石窟、普陀山等旅游勝地,也有生肖猴票等。其中最重的銅章是5公斤重的《毛澤東》,最小的銅章是直徑40毫米的《生命·伊甸園》。
關于大銅章的起源,存在著不同的說法。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起源于西方的勛章,另一種是起源于中國的花錢。至晚在18世紀,西方國家就已經開始制造大銅章了。大銅章與錢幣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尤其是造幣廠鑄造的大銅章,很多與錢幣是出自同一位設計雕刻師之手,甚至是同樣的壓印機器所鑄。不少大銅章是造幣廠試制造幣新技術、新工藝的“試驗田”,也是造幣設計雕刻師們自由發揮才藝的載體。大銅章雖然沒有面值,但一些稀有的早期大銅章,以及藝術水平高、流通量少的大銅章,價格并不菲。衡量大銅章價值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珍稀程度、藝術設計水平、鑄造工藝水準、受歡迎程度等。由于大銅章沒有面值,在過去的很多年里,一直沒能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說,大銅章比一般的紀念幣和紀念章更顯得雍容華貴和端莊典雅。大銅章的材質是用純銅高壓精制而成,有些精品大銅章是國家造幣廠采用先進的造幣設備和精良的工藝技術生產的,都是錢幣設計師精心構思、雕刻、制模出品的。
近年來,過去一直不為人重視的大銅章板塊開始走強,行情漸入佳境,市場內外關注的人越來越多,一些富有特色的系列題材銅章漲勢驚人,生肖題材大銅章的表現更為出色。如在近年上海的一場春拍中,2006年上海造幣廠鑄造錢幣大師馬定祥誕辰九十周年紀念大型銅章,估價500元至1000元,成交價高達4370元。再如上海造幣廠1998年鑄造發行的生肖虎高浮雕大銅章,幾年前價格僅為三五百元,現在最高市價能達到八千多元,升值幅度驚人。目前,大銅章已在全國形成一支頗具陣容的收藏隊伍,上海、北京、天津、遼寧、江蘇、浙江、廣東等省市都有不少大銅章收藏家和愛好者。在各種錢幣收藏網站上,每天都會定期發布大銅章的最新市場行情和成交情況。在郵幣卡市場里,從事大銅章交易的攤位也有所增加。大銅章正從集藏逐步走向投資。大銅章的發行量一般都很小,發行量越小,收藏價值就越高。行家認為,收藏愛好者一般應以發行量在500至3000枚之間的大銅章作為首選目標,它們最具升值潛力。大銅章的品種包括單枚章、對章及系列章,其中系列成套的大銅章更具有收藏和投資價值。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