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經典2015秋季大拍將隆重推出《中國書畫》、《中國書法》、《一代草圣——林散之書法》、《新金陵畫派》、《藝術南京——南京頂級畫家》、《魔語——董欣賓書畫》等專場。

黃賓虹 湖山泛棹 設色紙本 立軸 111×33cm
著錄 1.《黃賓虹畫集》P76,香港藝術中心,1980年。
2.《黃賓虹畫集》P107,美國華盛頓大學出版社,1980年。
3.《黃賓虹、吳昌碩、齊白石精品集》P219,人民美術出版社 ,2012年。
4.《虹叟書畫集·紀念黃賓虹誕辰一百五十周年》P306,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4年。
展覽 香港大學及香港藝術中心1980年聯合展覽。
此次《中國書畫》專場,精品眾多,李可染、張大千、吳昌碩、黃胄、陸儼少、陳佩秋等名家齊聚,堪為一場饕餮盛宴。
國畫大師黃賓虹的《湖山泛棹》,歷經多次展覽出版,堪為重頭戲。黃賓虹國學素養(yǎng)深厚,深味用筆之道,此件作品以圓筆中鋒為主,如屋漏痕、如金剛杵,圓渾而不露鋒棱之跡,蒼然如萬歲之枯藤,氣勢如陣云之千里,氣韻如天馬之行空。黃賓虹抓住了自然中的真實生命這一精靈,他那苦心孤詣的筆法研究,終于成為描摹自然生命的獨特的筆墨語言。“我的畫,五十年后會有一個被世人所賞識的大好局面”——這是黃賓虹對自己以及后世畫壇所做的預言。半個世紀過去了,當黃賓虹收藏熱潮席卷整個中國以及世界藝壇時,印證了黃老當時的預言。

李可染 牧牛圖 設色紙本 鏡心 65×45.5cm
備注 上款人繆寅春為原揚州輕工業(yè)局局長。
此次征集到李可染大師三件山水牧牛圖,張張精彩,水墨氤氳,效果極佳,為李可染大師愛好者所不容錯過。

李可染 歸牧圖 設色紙本 鏡心 70×47cm
著錄 《李家山水—李可染先生及傳人作品展》,李可染基金會,2012年。
展覽 “李家山水—李可染先生及傳人作品展”,李可染基金會主辦,2012年。
備注 上款人“方鏡亮”,又名方錚,安徽人,1945年生。從事書畫收藏與鑒賞數十年,原任黃山市對外文化藝術部主任,黃山風景區(qū)博物館館長。
藝術大師李可染主張“可貴者膽,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大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使古老的山水畫藝術獲得了新的生命。他也強調作山水畫要從無到有,從有到無,即從單純到豐富,再由豐富歸之于單純。

李可染 牧牛圖 設色紙本 立軸 69×46cm
備注 附嘉德12秋拍證書。
李可染畫的牛極富生活情趣,或行、或臥、或鳧于水中;牛背上,稚氣的牧童悠然自得,或觀山,或引吭,或競渡,寥寥數筆,便勾出一幅質樸而生機盎然的田園小景。此幅作品匯聚了李可染先生最為人樂道的牧牛和山水,送給了當時揚州輕工局的寅春同志,可見二人友誼之深。

張大千 無量壽佛 設色紙本 鏡心 95×50cm
著錄 《大風堂書畫集》,P102,蕭平主編,四川美術出版社,2009年。
備注 作品得自于家屬。
張大千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國畫大師,無論是繪畫、書法、篆刻、詩詞都無所不通。早期專心研習古人書畫,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chuàng)了新的藝術風格。此件作品筆簡意濃,寥寥幾筆,生動人物形象躍然紙上,著名鑒定家蕭平先生觀后編入《大風堂書畫集》,可知極為可貴。

吳昌碩 仕女圖 水墨紙本 立軸 133×33cm
備注 附嘉德13秋拍證書。
吳昌碩,原名俊,字昌碩,別號缶廬、苦鐵、老缶、缶道人等,浙江湖州安吉人。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長,與任伯年、趙之謙、虛谷合稱為“清末海派四大家”。繪畫題材以花卉為主,亦偶作山水。前期得到任頤指點,后又參用趙之謙畫法,并博采徐渭、八大山人、石濤和揚州八怪諸家之長,兼用篆、隸、狂草筆意入畫,色酣墨飽,雄健古拙,亦創(chuàng)新貌。其作品重整體,尚氣勢,主張“奔放處不離法度,精微處照顧氣魄”,富有金石氣。講求用筆、施墨、敷彩、題款、鈐印等的疏密輕重,配合得宜。此件《仕女圖》在吳氏作品中極為少見,在看慣了缶老長槍大筆的以書入畫后,再看此件甚為清新悅目。

黃胄 飲驢圖 設色紙本 立軸 83×51cm
著錄 《收藏家畫軒專刊》第16期,(香港)收藏家畫軒,1993年。
展覽 “北京名家黃胄作品精選展”,1993年7月24-31日,香港收藏家畫軒。
黃胄先生的作品是近幾年市場的熱門,動輒過意,震撼人心。此次征集到了黃胄先生四幅精品墨寶。黃胄先生為推動當代美術的發(fā)展、開展國際文化藝術交流,為促進祖國的統(tǒng)一大業(yè)作出了卓越貢獻。他深入邊疆,勤奮作畫,從50年代的《蘋果花開的時候》、《洪荒風雪》、《趕集》,到七八十年代的《百驢圖》、《風雪夜歸人》、《送糧人》,黃胄在豐厚的生活根基上,形成鮮明的個人繪畫風格,是國內最早突破蔣徐體系的人物畫家。他在不同時期的優(yōu)秀作品曾經多次在國際、國內獲獎。70年代后期,他曾為紀念周恩來繪制了《鞠躬盡瘁為人民》的傳世之作。梁黃胄的藝術實踐為當代美術發(fā)展產生了積極和深廣的影響。

陸儼少 簡齋詩意 設色紙本 立軸 96×44cm
著錄 《陸儼少書畫集》P303,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2年11月。
陸儼少擅畫山水,尤善于發(fā)揮用筆效能,以筆尖、筆肚、筆根等的不同運用來表現自然山川的不同變化。線條疏秀流暢,剛柔相濟。云水為其絕詣,有雄秀跌宕之概。勾云勾水,煙波浩淼,云蒸霧靄,變化無窮,并創(chuàng)大塊留白、墨塊之法。兼作人物、花卉,書法亦獨創(chuàng)一格。

陳佩秋 煙樓重嵐 設色紙本 鏡心 136×69cm
備注 作品直接得自陳佩秋本人。
陳佩秋認為藝術創(chuàng)造貴乎“新”和“難”。她本身的藝術根基立足于傳統(tǒng),她對創(chuàng)新的觀念是相對而言的――沒有舊就沒有新。她細心鉆研國畫的繪畫元素,用精煉的線條和傳統(tǒng)的筆墨,配合啟發(fā)自西方繪畫的色彩運用去描繪景象的質感、體積和動感。她認為“新”是要經過知識和技巧的累積,而經驗的累積和駕馭技巧是費時費力的,這曲折艱難的過程就是“難”。

謝稚柳 書法 水墨紙本 手卷 26×535cm 26×36cm
備注 上海嘉禾2013春拍呈現謝稚柳陳佩秋專場拍品。
在上海嘉禾2013春拍《謝稚柳、陳佩秋》專場拍品中,有一件謝老的書法長卷極為精彩,筆勢縱意灑脫,連綿不絕,好似長江接天,揮灑自如,一氣呵成,讓人嘆為觀止。

傅抱石 一生好入名山游 設色紙本 鏡心 53×12.5cm
備注 經傅二石先生鑒定為真跡。
傅抱石擅畫山水,中年創(chuàng)“抱石皴”,筆致放逸,氣勢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霧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氣魄雄健,具有強烈的時代感。

錢松喦 黃洋界 設色紙本 立軸 50×41cm
著錄 《錢松喦畫集》,P48,鳳凰美術出版社,2006年12月第一版。
錢松喦的繪畫藝術,具有濃烈的民族風格和深情的韻味。無論在立意、構圖、筆墨、色彩、題句都匠心獨具,不落俗套。這與畫家的文學修養(yǎng)、書法功底有極大的淵源。錢松喦先生畢生業(yè)精于勤,卷不釋手,書不離手,詩句常在口,丹青頻出手。年至耋耄,勤奮之習未改,探索之心不息。并意重深長的教誨后人“人可老,畫不可老,要日日新”。

錢松喦 嬰戲圖 設色紙本 立軸 150×79cm
濃厚的時代生活予以錢松巖畫作無限生命力,堪稱本世紀卓有成就的藝術大師。富饒的江南人杰地靈,錢公畫風早年受石谿、石濤影響頗深。但他不拘限于形似,而強調骨法用筆,喜用雄渾古拙之“顫筆”,自詡為“渾厚沉著”。在運用色彩上更大膽突破、絢麗明艷、五彩斑斕、令人振奮,過目難以記懷。錢公的藝術成就,受益于滿腔愛國熱忱和深厚的文學底蘊。錢松巖先生勤奮和勇于探索敢于創(chuàng)新的一生深受世人的贊譽和認同,不愧為年青畫家的楷模。

宋文治 長江之晨 設色紙本 鏡心 56×176cm
宋文治是現代著名畫家。早年從張石園學習山水,后得陸儼少指授并拜吳湖帆為師。1951年入江蘇省國畫院受傅抱石影響,致力于山水畫創(chuàng)新。其早年作品風格疏秀;中年筆墨勁健,意境靈奇,時代氣息濃郁;晚年變法,嘗試沒骨潑彩,格調清新,意境空蒙迷茫。此件作品鴻篇巨制,可與其代表作品《山川巨變》相媲美,堪為宋氏雙姝。

魏紫熙 黃洋界 設色紙本 鏡心 64.5×45.5cm
著錄 《新金陵畫派代表人物作品集》,P204,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0年。
縱觀數幅作品,新金陵畫派的整體風格可見一斑:文人畫藝術傳統(tǒng)與現實生活相契合;清新的生活氣息與靈性的筆墨氣韻相交融;以秀美、柔美為主調,而秀中有雄,柔中寓剛;以傳統(tǒng)畫法為根基,同時不拒絕適當吸收外來技法,如西畫色彩法、構圖法等。

亞明 古都拉赫尓 設色紙本 鏡心 34×46cm
著錄 《中國書畫》,第6期,人民美術出版社,1980年7月。
“新金陵畫派”的畫家們,在突破中國數百年保守主義和新近民族虛無主義的多重文化壁壘后,以中國山水畫全新的社會現實精神及筆墨藝術形態(tài),整體展現出中國傳統(tǒng)人文思想,在歷經千年承傳后,于20世紀中葉發(fā)生了一個劃時代的歷史性演變。“時代變了,筆墨不得不變”,“從傳統(tǒng)的基點上出發(fā),向新的時代生活要筆墨、要新意”,這種新的文化認識和藝術意識的新轉化,作為“新金陵畫派”出現、進展的導向理念,在有著深厚歷史背景的中國文化藝術思想史上,具有特殊深刻的變革性歷史意義。

文征明 《金谷園記》 水墨絹本 鏡心 35×74cm
著錄 1.《中國書法家全集-文征明》,P207、P223,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2.《項元汴書畫典籍收藏研究》,P249,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2年。
此件文征明《金谷園記》,款識云:“余按野史“石崇綠珠環(huán)風俱有傳”所載甚悉,金谷園亦是有賦,但其所記各有所主,本末未詳,余故集采諸家而錯綜其事,使按圖而觀,想見其富貴家風及其行事之跡,知樂之不可及而行之不可茍也。實父之爲斯圖有深意焉,耳觀者當自得之。征明。”可知其為仇英《金谷園》而作之記。
蕭平先生邊跋可見一斑:“文征明,明季中葉吳門風雅之所歸也。其畫固爲吳門畫派之首,其書亦吳門書派之翹楚也。此其小楷《金谷園記》真跡,閱其后記,知爲仇英畫卷所書,何日分散不可考矣。察其書跡,挺秀高雅,出之鍾王,而風神自足,當爲文氏中歲力作。又經明代湛若水、項子京、清代成親王暨現代美國龐耐女士遞藏,識者寶之。時己丑小雪于廣陵,戈父蕭平。”其上并有明代“湛若水藏”印、著名藏家項子京的天籟閣、檇李項氏之家寶玩、檇李等印,可謂流傳有序之佳作,對于研究文征明書法有極高的價值。

任伯年 東山絲竹圖 設色紙本 立軸 131×66.5cm
著錄 1.《宋元明清書畫家年表》P525,注明:仁頤(伯年)為吳昌碩作《東山絲竹圖》。
2.《任伯年畫集》P260,長城出版社,2003年7月。
備注 中國嘉德2014秋季拍賣會1685號。
任伯年的繪畫發(fā)軔于民間藝術,他重視繼承傳統(tǒng),融匯諸家之長,吸收了西畫的速寫、設色諸法,形成自己豐姿多采、新穎生動的獨特畫風。此幅作品由吳華源題跋可知為《東山絲竹圖》,人物形象高古,意境幽遠。任伯年的主要成就是在于人物畫和花鳥畫方面,往往寥寥數筆,便能把人物整個神態(tài)表現出來,著墨不多而意境深遠。其線條簡練沉著,有力瀟灑。他的花鳥畫,總是把花與鳥連在一起,禽鳥顯得很突出,花卉有時只作背景,整個畫面充滿了詩的意境。任氏一門中繪畫杰出者亦有之,后有“三任”之說(指其叔伯輩的任薰、任熊),但成就最大的無疑當屬任頤。

曾國藩 書聯 水墨紙本 立軸 166×32.5cm×2
備注 嘉德2013秋拍作品,附證書。
老書法以前一直處于洼地,近幾年逐漸走高,尤以文人書法片紙重金,成為近年來拍場上藏家角逐的重點,今次匯成《中國書法》專場,推出一系列名家之作。

伊秉綬 書聯 水墨紙本 鏡心 160×33cm×2
伊秉綬(1754-1815),字祖似,號墨卿,晚號默庵,清代書法家,福建汀州府寧化縣人,故人又稱“伊汀州”。伊秉綬生前善書,兼喜繪畫、篆刻,亦工詩文。伊氏的隸書具有鮮明的個性,筆畫平直,分布均勻,四邊充實,方嚴整飭,有強烈的裝飾美術之意趣,沒有晚期漢隸的“蠶頭燕尾”的習氣。伊秉綬其書超絕古格,使清季書法,放一異彩。隸書尤放縱飄逸,自成高古博大氣象,與鄧石如并稱大家。

鄭孝胥 書法 水墨紙本 立軸 107×32cm×4
鄭孝胥(1860-1938),是晚清重要歷史人物,在當時影響極大,也是中國近代的政治人物、書法家。福建省閩候人。1882年清光緒八年舉人,曾歷任廣西邊防大臣,安徽廣東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辛亥革命后以遺老自居。1932年任偽滿洲國總理大臣兼文教總長。鄭孝胥書法工楷、隸,尤善楷書,取徑歐陽詢及蘇軾,而得力于北魏碑版。所作字勢偏長而蒼勁樸茂。鄭孝胥的書法是近代書家中很有個性特點的一位。
南京經典秋季拍賣會預展時間2016年1月1、2號,拍賣時間2016年1月3號,南京丁山花園大酒店鉆石廳。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