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欣賓的意義
作者:鞠慧
董欣賓是位大人物,看待大人物不可以局限于方隅之地、寸光之目等閑識讀,不能以狹隘的俗世標準來求全度量,就像我們評說歷史上列位大藝術家一樣,在他們對人類歷史作出的杰出貢獻面前,所謂的功過得失、是非成敗變得已經不重要了,不重要到甚至可以不提。當然,言說者自己是怎樣一個人物也至關重要。
董欣賓是傳統意義上的大人物,曾經坦言:“進則出將入相,退則做個名醫或文豪,人生末路做畫家。”又言:“書畫乃小道,但通天地神明。”更有書篆:“撣天拭地”、“代天設地”、“譚天說地”。非大人物說不出如上箴言。筆者僅從五個方面概述董欣賓其人及其藝術高度。

四高士圖 水墨紙本 手卷 33×127cm
著錄 1.《董欣賓畫集》P89,譯林出版社,1999年。
2.《董欣賓人物畫集稿》P30。
備注 此圖為董欣賓代表作之一。
一、踐行生命價值的儒學理想
董欣賓出生于上世紀三十年代末,一個正在淪陷的亂世。中華民族積貧積弱的后果就是家不和外人欺。生于江蘇無錫張涇烏土壩黃泥溝的董欣賓,與生俱來的有著大地一般質樸的品格,深得吳文化的哺育與熏陶,以及純醇之厚的家學滋養,那是顧憲成“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儒學道統精神,是晚明東林書院中知識精英的文脈傳承。其祖訓有云:“文不過進士,武不過守備。”可見,東林黨人的泣血慘痛曾給董氏后代有過深刻的影響。一把雙刃劍,成就了董欣賓作為一代大師的人生苦旅。
五十年代,師從吳門大家秦古柳先生,以國學筑基。六十年代初畢業于南藝附中,后當兵、入黨。坑道兵的苦行生涯埋下肺部疾患,受害終身。七十年代當中醫,深研《易經》、《黃帝內經》等經史子集,得諸子百家之精粹。懸壺一隅,救難一方,享譽一時。嘗曰:“人參殺人無過,大黃救人無功”,一語寫照一生。其苦心孤詣、殫精竭慮、嘔心瀝血、大愛大恨的普世情懷讓同道中人俯之仰之見仁見智,至今莫衷一是。

魚樂圖 設色紙本 立軸 104×40cm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考入南京藝術學院,成為劉海粟先生唯一研究生。自此,江蘇畫壇因董欣賓的高調出場而為之震蕩。以后18年間,畫界老少咸聚攏,天地居前車馬喧。董氏帳前膝下,高朋滿座,天南海北求教者無數。董先生大氣蕩蕩,有教無類,引來十方學林子弟同輩晚生競相趨前。其中不乏仕途攀沿求卦者,藝業謀求精進者,商場求財若渴者,情場失意落寞者......。
董欣賓乾坤大挪移的縱橫家作派,愛憎分明的人格魅力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君子風范,給多少人留下難忘的印象。孔孟之禮、老莊之道、墨家之俠、法家之術集中于一介文人身上,豈不負載太重!

泰山松月圖 設色紙本 鏡心 137×67cm
二、知識分子的責任與擔當
歷史地看,知識階層從來都是社會精英,“讀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儒家思想的內核,“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是中國傳統理想的人格操守,也是董欣賓一以貫之的道德準則。范仲淹的憂樂觀在董欣賓身上表現得令人扼腕慨嘆。
舉例一,七十年代后期,董欣賓曾花了十多年時間深入蘇南鄉村調研,后由鄭奇兄幫助,寫成20萬字的《無錫社隊工業年譜》,成書轉呈胡耀邦辦公桌,為后來中央決策大規模推進農村鄉鎮工業建設,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
舉例二,想方設法沖破阻撓,收集大量證據,為南京博物院老院長姚遷文革期間受迫害致死案,上報中央為其鳴冤叫屈,直至得到平反。此類見義勇為的憂患事例不勝枚舉,體現了一個正直的知識分子的終極關懷。這份責任與擔當令眾多同輩藝術家不能望其項背。行俠仗義、替天行道,善莫大焉。這也必然遭遇一些猥瑣小人的妒恨與陷害。

鐵拐李造像 設色紙本 鏡心 84×41cm
三、中國繪畫學科研究的理論建樹
早在考研期間,董欣賓就發表了論文《中國畫點線的內結構分析》(1983年《美術叢刊》上海人美出版),引起國內美術界廣泛關注。之后又與鄭奇先生合作,陸續出版了一系列藝術著作:《中國繪畫對偶范疇論》、《六法生態論》、《美性論》、《中國繪畫學概論》、《中華民族思維模式》等。董氏理論體系以縝密的邏輯、系統的分析、科學的論證,闡述了魏晉以降直至現代的中國畫本體論思辨,整合海量的文獻史料,結合個人多年的創作體驗,揭示出中國書畫的筆墨堂奧,并訴諸法理實踐。包括大量尚未出版的藝術文本,較完整的展現了董氏畫學研究的體系力度,讓讀者從中對中國繪畫的文化背景、哲學基礎、藝術原理、美性特征、創作技法各個方面,對中國繪畫學科有了一個較為系統的認識。
董欣賓用了72對哲學范疇,把中國繪畫的表象與內在規律,梳理得清晰明辨、言簡意賅;運用現代自然科學的研究成果,從物種生態和“漩流上文化”的宇宙觀,闡明了白文化、黃文化、黑文化的成因,進而闡明中國繪畫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發展軌跡。
特別值得推薦的,是于1996年代出版并三次再版的(與鄭奇合著)30萬字的《太陽的魔語——人類文化生態學導論》一書(董欣賓是首次提出“文化生態”概念的國內第一人)。這既是一本從終極真理角度探討中國畫學系統理論及世界性地位的著作,同時,也是關乎人類文化發生原理和發展規律的全新學說。書中很多觀點和課題,值得業內專家學者和青年學子深入研究。
感到欣慰的是,由鄭奇教授鼎力相助,以上系列理論文本已得到國家教育部學部委員會計劃支持,在全國多所211藝術院校作為本科參考教材,得到推廣試用。

聽松雨 設色紙本 鏡心 135×40cm
備注 《偉大的南線》展覽、出版,虞山當代美術館,2014年。
四、董氏筆墨的時代影響力。
董欣賓及董欣賓現象的出現,是歷史的必然。人們懷著虔敬之心在談論這位一元化水墨線條的“南派領袖”,他是一個時代揮之不去的隱痛。
以江蘇省國畫院為集體代表的江蘇畫派發韌于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有傅抱石、陳之佛、呂鳳子等一批畫壇前輩開創者。與當時的嶺南畫派、長安畫派三足鼎力,開辟時代新風尚。繼而以錢亞宋魏為代表的“新金陵畫派”的崛起,雄峙江南,影響全國。特別是文革后期,被解放出來的一批老畫家受寵若驚地以感恩之心去“體驗生活”,用歌頌手法去“表現生活”,不僅僅是國畫,包括油畫、版畫、連環畫等等,爭先恐后地成為意識形態的宣傳工具。中國畫無辜地演變成一整套規訓的政治波普。傳統筆墨被大廠房、高壓線所消解,紅巖松、太湖綠、萬山紅作為唯一符號播布大江南北…….。所以,自八十年代初,董欣賓的橫空出世,石破天驚。其一畫之線般若花開般的光照普法界、眾生界,董欣賓“生活即藝術”的一元性水墨風格,“尋找美的冷性規范,達到情的熱切追求”的自在自為的本體性藝術氣象,影響了當時一大批同輩與晚輩書畫者,當今畫壇熱點人物及新文人畫的中堅力量,幾乎無一例外地都接受過董氏筆墨的大乘恩惠。25年前栗憲庭先生的關于北方以賈又福、南方以董欣賓為代表的“南線北皴”說,就是對董欣賓影響力紀實的有力佐證。可以肯定地說,現在50歲-70歲左右的中國畫家,大都直接或間接地領受過董欣賓的藝術給養,實則被給養的領域還不限于美術界。歷史會記住,董欣賓一個人承擔了一個時代。
歷史會還原真相的,歷史的修復能力不會因某些螳臂擋車的人或勢力的阻撓而改變其立場。我們需要時間和等待。人生有三不朽:立德、立言、立功。董欣賓是我們時代的功臣,這是歷史對藝術的追認。
“能創造影響的,是一個天才,能接收影響的也是一個天才。‘影響’是天才之間的事”(木心語)。此話會讓多少同行引以為驕傲。

瀟湘云水圖 水墨紙本 鏡心 132×67cm
備注 《偉大的南線》展覽、出版,虞山當代美術館,2014年。
五、董欣賓的當下意義。
斯人已去,董欣賓給我們留下了什么樣的啟迪?他的存在意義和價值體現在哪里?令人思考。盡管后董欣賓時代的中國畫界,呈現出“長矛花棍在月下疏影橫陳”的眾生相,但作為開辟一代風氣的引領者,董欣賓現象及其當下意義是有待美術界和學術界研究的,這是一個讓人疼痛的個案。有人說,董欣賓是個有爭議的人物,爭議不是一件壞事,問題是董氏的繪畫藝術不是爭論出來的,而且甚至可以說,他的藝術高度恰恰可能與人為的爭論毫無關系。作品是全息的,藝術本身會說話。但是如果一個時代平庸到了對本該關注的人物和他的藝術也漠然視之,那的確是件悲哀的事。
置身一個金錢拜物至上、享樂主義盛行、奢靡之風泛濫的物質時代,藝術或可成為人之為人的可供棲居的唯一的精神家園。環顧當下,筆者以為,董欣賓的意義和價值應該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精神性大于肉身性。藝術家最可貴的品質就是對本我對自我的超越。“超我”需要勇氣和智慧。我們被物質所裹挾,肉體的肉身性壓迫著心靈,人的精神正在被物欲所瓦解,人已經迷失在來時的路上。尼采說:“從我們自身,克服這個時代”。“君子憂道不憂貧”的傳統人文精神,“淡泊明志”,“以天下為己任”的文人品格,是成就一個大藝術家的永遠的座右銘。董欣賓無疑是一面旗幟。

寒梅圖 設色紙本 鏡心 134×66cm
備注 《偉大的南線》展覽、出版,虞山當代美術館,2014年。
2、思想性大于藝術性。人與藝術是意味著的關系,這意味著藝術的高下決定了藝術家思與想的能力,是一個畫家應當具備的基本的文化素養。藝術思想、藝術意志和藝術自覺決定一個藝術家的創造精神和價值取向。思想的價值,關系到我們對置身其中的現存秩序的追問與根本性領悟。它是照亮人的生存困境的自由精神的價值。是對人的悲憫、眷顧和終極關懷。“技進乎道”是藝術的高級階段,董欣賓的思想活力和對中國繪畫的理論建樹,正是眾多藝術家可望而不可即的。
3、個體性大于群體性。“雄鷹從不結伴而行,那是燕雀的事”(尼采語)。要倡導藝術上的個人主義,保持個體的獨立性,才有可能使其作品別開生面。“獨持偏見,一意孤行”是一個大藝術家的優良品質。藝術作品不是產品,制定一個模式,機制化地完成于流水線上,且可不斷地復制。千人一面的公式化、概念化的摹襲之風,徒有表象缺乏內美的媚俗之氣,是當下普遍存在的藝術現象。迎合低級趣味的趨從與投機行為會扼殺藝術家的創造力,或者貪圖虛名實利,團伙打劫般的群體性跑碼頭行為,都無助藝術的提升,也毫無藝術價值可言。克服浮躁,抵制誘惑,甘于清貧,耐住寂寞,或可有所作為。
4、可能性大于現實性。“一切藝術,都是朝向可能生活的藝術”(路東語)。藝術作品的差異性存在,迫使隱匿著的、未知的、欠缺的力量,在匪夷所思的相應性藝術生發中成為可能。差異性是藝術品質的一部分,創造的價值表現在藝術家敢于沖破自蔽,在習常事物中另辟道路,打開屬于自己的天空。現實的現實性在可能的非常秩序的開拓中有可能得以實現。

太湖漁獲圖 設色紙本 手卷 畫34×138cm 書34×50cm 34×138cm
需要關注的是,董欣賓是位未完成的大師,藝術自覺與自新在他晚年的彩墨表現上已見端倪。他在解構傳統的同時發揚了彩墨,水墨表現的時代感使其晚歲的作品更具獨立性和唯一性,尤其是他腕下的“一根線”至今無人超越。
只有那些胸懷人類、博通經史、淡泊名利、忘我求藝、道業精深、學養宏富、自強不息、勇猛精進的藝術家,才能成為一流大師。
可以相信,董欣賓是我們時代的知識精英,是中國畫雍容博大、瀟灑蒼健的一流國手,是仰望玄空、滄海橫流的本色英雄。董欣賓的光芒,將會持久地照亮后來者跋涉的道路。

書聯 水墨紙本 立軸 134×33cm×2
南京經典2015秋季大拍將隆重推出《中國書畫》、《中國書法》、《一代草圣——林散之書法》、《新金陵畫派》、《藝術南京——南京頂級畫家》、《魔語——董欣賓書畫》等專場。南京經典秋季拍賣會預展時間2016年1月1、2號,拍賣時間2016年1月3號,南京丁山花園大酒店鉆石廳。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