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2015年12月 22日 “無界:當代藝術”將為香港蘇富比2016年的拍賣季度揭開序幕,拍賣將于1月 20日在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舉行。‘無界:當代藝術’把藝術及設計作品并列呈現,是次拍賣囊括超過100件藝術精品,包括現當代畫作及雕塑、街頭藝術和設計家具;一系列由西方藝術大師如亞歷山大? 考爾德(Alexander Calder)、巴布羅? 畢加索(Pablo Picasso)及克洛德? 萊蘭(Claude Lalanne)設計的罕有“藝術家珠寶”更將首次登上香港拍場。
蘇富比無界藝術主管杜依舜(Isaure de Viel Castel)表示:“作為一個多元化的收藏平臺,‘無界:當代藝術’為新進及資深藏家帶來把藝術融入生活的無限可能。今季,藏家將有機會購藏難得一見的藝術作品,包括羅伯特? 印第安納( Robert Indiana)的標志性‘LOVE’字樣地毯、凱斯? 哈林( Keith Haring)的大尺幅畫作,更有首次在香港拍場推出的“藝術家珠寶”系列,呈獻多件可隨身佩戴的獨特小型藝術品。”
現當代藝術
“無界:當代藝術”匯集一眾琳瑯滿目的現當代藝術品,覆蓋不同媒材、概念和風格,無論是神秘法國街頭藝術家 Invader 的標志性作品、 費南度? 波特羅( Fernando Botero) 光澤圓潤的雕塑,抑或美國涂鴉大師凱斯? 哈林的著名普普人像造型畫作均一一在列。除了展現每件作品的獨特性以外,本場拍賣亦帶出東、西方藝術和文化的巧妙互動。生于匈牙利的法籍歐普藝術( Op Art)代表維克多? 瓦薩雷利( Victor Vasarely) 與中國藝術家蕭勤的前衛抽象作品將一起亮相;雙雙生于中國繼而扎根西方的抒情抽象藝術家趙無極與曾海文之作亦將并置其中。此外,尚有充滿動態感、來自美國藝術家山姆? 弗朗西斯( Sam Francis) 與日本藝術家嶋本昭三的經典作品,以及奈良美智、 貝納? 維尼( Bernar Venet) 、 KAWS 及“九龍皇帝”曾灶財等代表性人物之作。

1、凱斯? 哈林( Keith Haring; 1958 – 1990)《無題》1981 年作,壓克力畫布226 x 113.5 公分,估價:3,900,000 – 5,500,000 港元/500,000 – 705,000 美元。

2、維克多? 瓦薩雷利( Victor Vasarely; 1906 – 1997)《羅勞爾》1985 年作,壓克力畫布82 x 62 公分,估價: 460,000 – 550,000 港元/59,000 – 71,000 美元。

3、費南度? 波特羅(Fernando Botero, 1932 年生)《馬》1992 年作,深棕繡色銅雕150 x 84.5 x 112 公分,估價: 4,500,000 – 5,500,000 港元/577,000 – 705,000 美元。

4、Invader(1969 年生)《魔術方塊 反叛音樂(鮑伯? 馬利)》2010 年作,魔術方塊62 x 62 公分,估價: 200,000 – 300,000 港元/26,000 – 38,000 美元。

5、曾灶財( 1921-2007)《九龍皇帝墨寶與 BearBearQee(兩件)》約 2004 年作,簽字筆于乙烯基塑料23 x 13.5 x 10 公分 ,(每件)估價: 40,000 – 60,000 港元/5,000 – 8,
000 美元。
設計家具
設計家具是“無界:當代藝術”不可或缺的一環。是次拍賣將推出十件精心搜羅的設計作品,涵蓋座椅、地毯、桌子、燈飾及鏡,把藝術融入生活,為藏家營造創意盎然的生活環境。精選作品包括來自羅伯特? 印第安納和趙無極的地毯、由 Kam Tin 設計的兩件《床頭柜》,以及朗? 阿拉德( Ron Arad) 的經典《 Blo-Void 3》躺椅。

6、羅伯特? 印第安納(Robert Indiana; 1928 年生)《經典之愛》1995 年作,絞紗染色、手雕簇絨新西蘭羊毛于帆布、天然膠背, 304.4 x 306 公分,估價: 30,000 – 50,000 港元/4,000 – 6,000 美元。

7、修伯特? 樂高(Hubert Le Gall; 1961 年生)2014 年作《小羅伯特》白色金箔金屬框、鏡子 54 x 54 公分 估價: 35,000 – 45,000 港元/4,000 – 6,000 美元。

8、羅爾夫? 薩克斯(Rolf Sachs; 1955 年作)《燈籠》,2006 年作,硼硅玻璃及氬氣燈管,57 公分(高),直徑 24 公分,估價: 55,000 – 75,000 港元/7,000 – 10,000 美元。

9、Kam Tin《床頭柜》(兩件拍品),2015 年作,黃鐵礦塊包覆;三層隱形抽屜;可調整高度黃銅桌腳,47(高) x 55 x 45 公分(每件),估價: 100,000 – 150,000 港元/13,000– 19,000 美元(每件)。

10、朗? 阿拉德( Ron Arad; 1951 年生)《Blo-Void 3》,2004 年作,鏡面拋光鋁合金、陽極電鍍編織鋁網,76.5(高) x 130 x 61 公分,估價: 400,000 – 600,000 港元/51,000 – 77,000 美元。
首現拍場:“藝術家珠寶”系列
“無界:當代藝術”致力引進不同類型的藝術品,本季更首度在香港推出“藝術家珠寶”系列,呈獻十六件由西方藝術大師所設計的珠寶,包括巴布羅? 畢加索、 亞歷山大? 考爾德、 馬克斯? 恩斯特( Max Ernst) 、妮基? 桑法勒( Niki de Saint Phalle) 及克洛德? 萊蘭等。這些藝術家藉珠寶設計探索嶄新的藝術視野,每件珠寶對他們來說均是珍罕而獨特,與其他藝
術創作無異。

11、亞歷山大? 考爾德(Alexander Calder; 1898 – 1976)《項鏈》,約 1940 年作,銀線、繩,9.5 x 38.1 公分,估價: 2,300,000 – 2,800,000 港元/295,000 – 359,000
美元,此項鏈由手工制作的螺旋及銀線構成,將考爾德的標志性幾何抽象圖形與符號優雅地結合,讓觀者聯想到藝術家著名的動態雕塑和水粉作品。珠寶制作對考爾德來說是非常私人的體驗,他在制作過程中感受到嶄新的美學靈感,每件作品都獨一無二。1943 年,此項鏈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MoMA)的首個考爾德回顧展中展出,考爾德也因此成為當時在該博物館舉行回顧展的最年輕藝術家。

12、妮基? 桑法勒(Niki de Saint-Phalle; 1930 – 2002)《愛心樹》,1990 年作,18K 金、多彩琺瑯胸針/墜飾,5.9 x 6.6 x 0.3 公分,估價: 150,000 – 200,000 港元/19,000– 26,000 美元。

13、克洛德? 萊蘭(Claude Lalanne; 1924 年生),《有嘴的蘋果》,1990 年作,繡色銅別針,4.5 x 4 公分,估價 5,000 – 7,000 港元/600 – 900 美元。

14、馬克斯? 恩斯特(Max Ernst; 1891 – 1976),《面具》,1959 年作,黃金墜飾,6 x 7.5 x 0.5 公分,估價: 100,000 – 150,000 港元/13,000 – 19,000 美元。

15、巴布羅? 畢加索( Pablo Picasso; 1881 – 1973),《苜蓿》,1971 年作,23K 黃金墜飾, 4.4 x 5.2 公分,估價: 100,000 – 120,000 港元/13,000 – 15,000 美元。

《魚》,1973 年作,23K 黃金墜飾, 4.4 x 5 公分,估價: 100,000 – 120,000 港元/13,000 – 15,000 美元。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