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調不彈董昭琴,松柏之壽自為品,
暹奉被逼投公路,助曹迎帝唯此人。
——超群詩書話三國之奇人董昭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天津】古松暹
【書者簡介】
古松暹,女,生于天津 ,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天津市書法家協會會員,天津市第四屆文代會代表,天津市第十一屆文藝新星。天津市第四屆雙十佳書法家。入展全國第五屆婦女書法展覽、全國首屆書法臨帖作品入展、全國第二屆“平復帖”杯書法篆刻大賽、全國第四屆扇面書法藝術入展、第七屆中國臨沂中小學生書法節教師組入展、第七屆全國書法新人新作展入展、全國第三屆草書書法作品入展、全國“朝圣敦煌”書法篆刻入展。
【筆者心札】
大概解釋一下這四句詩的意思。古調不彈董昭琴,針對董昭這個三國時期的奇人,我們不能用傳統的眼光或者一般的說法來看待他。我用了“古調不彈”這個成語。這個成語出自于唐朝,詩人劉長卿寫《聽彈琴》詩:"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感慨世事與人心的變化,人心不古。他以此來諷刺今人不如古人高尚,大有知音難覓的感覺。我只是嫁接了詩的引申之義,有人說他人品不好,可筆者有不同的看法,董昭活了81歲,有“松柏之壽”本身也能說明問題。韓暹楊奉是曹操迎帝的兩個障礙,被董昭逼的失去兵士投降袁術(字公路),自然成了助曹迎帝的功臣,當了定侯。三國演義里此人一般,但三國志里與郭嘉程昱齊名,稱魏曹奇才。
董昭建議曹操將漢獻帝遷往許昌,從此成為曹操的謀士,深受曹操信賴。 后來,在董昭的建議下,曹操加九錫,成為魏公。董昭在魏官至司徒。
東漢末年,想當官,有個辦法,就是舉孝廉,那個時候沒有科舉制度。年輕的董昭被舉為孝廉。最早當過縣官,跟袁紹做了參軍。到了公元194年,張邈與袁紹有矛盾,而董昭的弟弟董訪在張邈軍中,袁紹信讒言要治罪董昭。董昭要求去晉見漢獻帝,借機脫離袁紹,被張揚授官為騎都尉。這時,曹操統領兗州,想借道去朝見漢獻帝,張楊起初不肯,董昭勸之,告說:曹操現在雖然弱些,但實在是天下的一位英雄,您當結交。正有機緣,應該幫助他表薦他,事成,那將永遠是一種很深的情分。張楊這才向朝廷通報曹操的情況,又上表薦舉。董昭又替曹操寫信給長安的各個將領如李傕、郭汜等人,根據他們的地位輕重不同分別表示殷勤友好。張楊也派遣使臣去見曹操。曹操也贈犬馬金帛,從此有了往來。第二年,獻帝東歸,到達安邑。董昭隨張楊前往迎接,被拜為議郎。公元196年,曹操平定了黃巾軍。這時漢獻帝回到洛陽,韓暹、楊奉、董承及張楊意見不和。楊奉兵馬最強而缺乏外援,董昭以曹操名義給楊奉寫信,“將軍您將天子從艱難中解救出來,歸還舊都,輔佐天子的功勞,當代沒有人能和您相比,現今群兇擾亂中原,四海不安寧,天子至尊,我們必須依靠眾位賢士整頓朝綱,但是你一個人勢孤,得有心腹幫你,你在內有軍隊,我在外有糧餉,咱們互為支持,互通有無,同生死,共患難。楊奉十分喜悅:“曹操兗州軍隊駐扎許縣,近在眼前,有兵有糧,國家應當依靠仰仗他們。”于是曹操當了費亭侯,董昭調任符節令。
曹操到洛陽朝見獻帝,曹董二人坐在一起。曹操問:“計將安出?”董昭說:“將軍起義兵,誅暴亂,拜天子,佐王室,這是齊桓晉文之事呀!現在天子身邊,武將們心不齊,但未必服你。皇帝在洛陽不動窩,你是沒招,應該把他弄到許昌。當然朝廷流亡遷徒之后剛剛回到舊時京城,無論遠近都在企望,希圖早安定下來。現在遷移圣駕,眾人不可能滿意。非常事,就得有超越常規的舉措。
董昭分析了京城內幾個武將的情況,說到,楊奉為人勇而少思,而且提前寫了“表揚信”,使者往來,不能成為隱患!可是,一聽到漢獻帝遷移到許縣。楊奉感到不滿,與韓暹等到定陵劫掠騷擾。曹操秘密地攻擊楊奉的軍營,降的降、殺的殺。楊奉、韓暹失去兵眾,向東投降袁術。
最早,董昭因擅長養生之道而引起曹操的注意。沒想到,謀略也是精到,甚至好多事情都做在了前面,所以,這之后,累有功勞。198年升任河南尹。冀州牧。199年,曹操派劉備去征討袁術,董昭勸諫說:“劉備英勇而志向遠大,關羽、張飛作他的輔佐,恐怕劉備的心思還真不好說啊!”曹操說:“我已經答應他了。”劉備到了下邳,殺了徐州刺史車胄,宣告反叛。曹操親自征討劉備,調董昭任徐州牧。204年曹操圍鄴城。太守袁春卿是袁紹的同族,曹操派人把住在他的父親揚州袁元接了來。
董昭寫信給袁春卿說:“聽說孝敬父母的人不離開雙親去謀取利益。曹公哀憐他堅守自己的志向,清廉恭敬,離群索居,沒有伴侶,所以特意派遣使者前往江東,有時是迎接,有時是陪送,現在馬上就要到了。從道義上說,都還應該面向這里,奔向父親。假若你與那些作惡的人為伍,而對父親卻不加體恤,那就不可以談論什么盡孝了。忠與孝都被廢棄,如果能夠幡然悔悟,改變立場,奉戴天子,侍養老父,委身于曹公,那就能忠孝不失,榮耀名聲顯天下。您應留心計議,盡早決定妥善的謀劃。”鄴城攻克后,董昭被任為諫議大夫。
公元207年曹操遠征烏桓,運糧困難,在董昭的建議下開鑿了平虜、泉州二渠入海通運,解決了運糧問題。董昭為千秋亭侯,轉拜司空軍祭酒。建議分封五等爵位。曹操說:“建設五等爵位的是圣人,又不是做大臣的所能制定的,我怎么能擔當得起呢?”董昭說了一番譽美之詞,后來曹操終于接受了魏公、魏王的稱號,都是因為董昭的這個建議。曹丕稱帝,董昭升為大鴻臚,位列九卿,進封右鄉侯。222年,征東大將軍曹休上表自薦:“愿率領精銳部隊撲向江南,打敗敵人,獲取資財,此事必定勝利告捷;如果臣下死于敵手,不必顧念臣下。”曹丕擔心曹休隨即渡江,派驛馬傳送詔書命令他停止行動。這時董昭正在旁邊侍奉,勸諫說:“我私下里窺見陛下臉上有憂慮的神色,難道只是因為曹休將要過江的緣故嗎?現在渡江,從人之常情上說,都認為很難,即使曹休有這個愿望,從形勢看,他不能獨自實行,臣下恐怕陛下即使詔書,他未必就一定聽從命令呢!”不久,暴風吹送吳軍的船只到了曹休等人的軍營下,被曹軍斬首一部分,捕獲一部分,吳軍隨即四散奔逃。曹丕稱贊董昭有張良、陳平那樣的見識。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