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過5天52場的激烈鏖戰,北京保利拍賣公司十周年秋拍12月9日圓滿收槌,再度以29.5億的高成交額領銜本季國內拍賣市場。本季保利秋拍共出現兩件過億拍品,有48件標的成交價超過千萬,10個專場成交率100%,斬獲白手套。齊白石《葉隱聞聲》冊1.15億成交、李可染《雪山昆侖圖》以7015萬元成交、“十四世紀釋迦牟尼”加傭金1.035億元成交、文徵明《雜詠詩卷》以8165萬元成交。南都記者采訪中國藝術市場研究院副院長西沐,為讀者解析市場熱點。
近現代書畫仍是“定盤神針”
西沐表示,從本季保利拍賣將近30億的成交額來看,整個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價值平臺并未垮塌,只是在調整和重塑。精品一定能拍出高價。“像保利這樣的龍頭拍賣企業,在大環境出現非常多問題的時候,還是能夠沉穩地應對。他們推出了很多細分市場的專場,在細分市場里,又做了一些頂級的帶動性專場,保證了拍品的經典性。比如名人書札、佛像、明清銅爐……使得市場的熱點出現了多元化,從而保證了它的人氣。”
從今年的拍賣可以看出,近現代書畫依然是拍場的“定盤神針”,但熱點迅速多元化。一些文化含金量高的小眾拍品如佛像、信札等受到追捧。西沐認為,這反映出市場轉型過程中人們價值認知的新取向。
對大環境的判斷保持張力
西沐指出,在大環境困難的時候,保利十周年拍賣“航母”調動了自己最多的資源,這是保利在中國藝術品市場不景氣的時候做出的一份重要的承擔。“需要強調的是,我們對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認識或整體預期,一定要和個別龍頭企業一次成功的拍賣適當地做出區分,不能混為一談。”這次保利秋拍全面告捷,并不是藝術品市場的基本面表現。“但是春江水暖鴨先知,它能感受到整個藝術品市場向晴暖轉變的狀況。我們對整個藝術品市場的預期與對個別品牌的預期,在判斷上要保持張力。”西沐說。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