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水臥時燒,香清酒未消。”這詞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贊美沉香所填。宋代文人盛行使用沉香,他們作詩填詞要焚香,撫琴賞花要焚香,宴客會友,獨居慎思都要用香,香的材質也是多樣的,然能用沉香者乃為文人士大夫所享有。蘇東坡特別喜歡沉香,他曾作:“夜香知與阿誰燒,悵望水沉煙裊。”焚一縷沉香,它會彌散屋宇,讓人們很快從煩躁中靜下來,因此,它受到了文人雅士的鐘愛。



清中期 沉香雕五老圖筆筒
H:14.5cm
W:225g
沉香香品高雅,自古以來即被列為眾香之首,為世人所重。蔡攸〔叢談〕中記:“萬安黎母山東的沉香,冠絕天下,一片萬錢”。明、清兩代,宮廷皇室皆崇尚用沉香制成各類文房佳器,筆筒、筆插、筆擱、如意、瓶等。因其色澤深沉古樸,與犀角有相似的視覺效果和實用功能,因此以沉香制杯之風盛行,有模仿犀角杯之意,而其香味沉厚彌遠,更添文人內斂之意。



清初 沉香雕松下高士圖杯
D:13.5cm
W:93g
然沉香并不是一種木材,而是瑞香科沉香屬的幾種樹木,如馬來沉香樹、莞香樹、印度沉香樹等“結”出的,這種固態凝聚物是樹木在受到各種自然災害的侵襲時所分泌凝結而成的一種自我修復、自我保護的油脂,這種油脂經過時間和自然條件催化而形成沉香。而這類香樹的木材本身并無特殊的香味,而且木質較為松軟。沉香的形成需要數十年甚至上百年,是宇宙自然界諸多無法量化的偶然因素的結果。所以在中國古代自然采集和進貢的條件下就顯得異常珍貴。

清中期 沉香雕“漁樵耕讀”山子(配座)
L:18cm
W:255g

“漁”

“樵”

“耕”

“讀”
明清時期江南地區擅雕刻、名匠輩出。此時從事沉香雕刻的工藝家大致有三類,一類是官府所管理的民間手藝人,專門從事制作供朝廷、貴族使用的雅玩;第二種是民間手工作坊,獨立從事手工藝生產;第三種是文人雅士,他們不計工本,寄情山水,在所雕刻之物上賦予文人的詩情畫意和審美情趣,器型多為文房清供,造型生動自然,寓意深遠。



清中期 沉香木雕漁家樂圖筆筒
H:11.8cm
W:254g
古人認為香氣有養性、凈心、養德之用,沉香的香氣穿透力甚強,人在很遠處都能感受到它的香氣。明清時期,認識喜歡沉香的人眾多,上至宮廷,下至平頭百姓都喜歡玩香、品香。明末清初學者屈大均《廣東新語》中,對沉香杯的名貴即有清晰描述。“東粵四市”的興起,嶺南沉香得以暢銷,“歲售逾數萬金。”故蘇軾謫居海南時對沉香發出:"金堅玉潤,鶴骨龍筋,膏液內足。"的感慨。
華藝國際2015秋季拍賣會
項目:中國書畫/當代藝術/古董珍玩/珠寶鐘表/極品名釀·養生精粹
預展:2015年12月17-19日
拍賣:2015年12月19-20日
地點:廣州琶洲南豐國際會展中心二樓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