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九變法:王蘭若藝術展”在湖北美術館開幕,展出已故畫家王蘭若各時期中國畫作百余件。
王蘭若1911年生于廣東揭陽,師從黃賓虹、劉海粟。1935年,王蘭若從上海美專畢業,回到故鄉執教。育人之外,他仍不忘著力追摹古人,從嶺東到 海派再上溯宋元,在中西繪畫實踐中融會貫通,被畫界稱為“嶺東藝術傳承道路上的驛站”。他今年7月以105歲高齡去世,生命最后一年仍筆耕不輟。
王蘭若99歲時,畫風大變,被稱作“九九變法”,展覽以此命名。2008年冬天,王蘭若不慎跌傷,腦部遭受重創動了手術,記憶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大大衰退。康復后,他重新拿起畫筆,畫面出現全新的面貌。
“變法”前,王蘭若的花鳥畫描繪細膩,用筆優雅、飄逸,注重描繪完整、準確的形體。“變法”后,他的繪畫轉向大寫意,筆風粗獷,畫中的花鳥變得抽象、朦朧,用筆稚拙,不拘章法,如同兒童畫一般純真、樸實,同時,用筆有更多抖動、皴擦,極富動感。
“從藝術高度上說,‘99變法’讓父親的創作大大超越從前。”王蘭若之子王璜生說,藝術貴在真實、純真,變法后,王蘭若的繪畫將百年的情感、感悟、經歷轉化為獨特語言,自然融入畫中。
展廳中,20余幅王蘭若今年創作的作品放在顯著位置。《春光燦爛》《春雨足》《春意足》等作品,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用筆生動活潑。
書法《新年好》高2.4米。王蘭若之女王種玉指著這件作品告訴記者,它創作于今年元旦,王老興致勃勃拿起大筆,要提筆寫字,“誰也沒想到,105歲的他,會寫如此巨大的字。
《舞》是王蘭若最后一張畫。王種玉說,這張作品畫于今年6月21日,王蘭若孫子的女友跳了一段舞,王老非常高興,馬上畫下這張畫。“之前,他從沒畫過舞蹈。”可惜由于體力不支,他沒有完成這張畫。
展覽視頻中,記者看到,王蘭若作畫懸腕,而且畫幅不小。“父親平時安靜、少動。拿起畫筆,他就馬上變成另一個人,充滿激情。”王種玉說,父親滿百歲之后,身體虛弱、腿腳不便,但畫畫手從來不抖。手畫酸了,就左手扶右手畫,每天都能畫上半個多小時。
著名畫家唐小禾看著高1.8米的大畫《春濃》感嘆:“這是中國美術史上的一個奇跡。一個105歲的畫家還在改變風格,創作如此大幅的作品。”唐小禾說,他上學時,湖北畫壇名家王霞宇創造了“60變法”;王蘭若“99變法”更是不易,令人稱奇。
王璜生說,從美術史上看,百歲仍作畫的畫家極少,百歲之后還能堅持創新、不斷作畫的畫家,王蘭若絕無僅有。
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王明明評價:長壽不僅是身,也不僅是心,而是身心結合達到的一種境界,王老在如此高齡轉變風格,將給中國藝術家帶來啟示。
“這種轉變不是偶然”,王璜生說,受傷前,父親經常對學生說,自己還要創新,還要進步,受傷讓他對人生重新思考,產生頓悟,“將百年人生經歷、情感化為新的繪畫語言”。
展覽持續至明年1月10日,可免費觀展。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