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魯湘】
曠世奇遇:帝木.寶笈.良工
——觀五覺齋薄浮雕


金絲楠木雕“東園”掛屏
雕版:金絲楠木
42.5×119cm
南方有嘉木,名金絲楠,號稱帝木,為中國帝王專用。黃花梨和紫檀木,雖名貴,庶民可用。何以中國帝王獨鐘金絲楠木?究其理,有九。其一,金絲楠木是純正華種,只生長于蜀楚山澗之中,別地不生,異邦不長。忠也。其二,金絲楠木雖為木,卻有絲綢錦緞般金光閃閃的光澤,十分華貴,亦由此得名。貴也。其三,金絲楠木雖有光輝閃爍,其色卻如萬年琥珀,百歲犀角,天生一副自來舊的沉穩內斂氣息,端莊典雅,骨氣洞達,人書俱老的醇儒范兒,洗卻所有富貴繁華。雅也。其四,金絲楠木的紋理如山水畫,大紋小理,搭配有致。既有舒展大氣的大紋,觀之如西山夕照,重重疊疊;又有精密如絲的牛毛紋,細如蟻腳,狀如山水畫之細皴,其紋理可謂“致廣大而盡精微”。文也。其五,金絲楠木有淡而清遠的奇香,聞之幽幽撲鼻,忽遠忽近,不可仿佛,不像其它奇香,總有異味雜于其中,她沒有,極清純,極親切,又極遠極神秘,其香若蘭,而其幽更甚于蘭。潔也。其六,凡木之屬,易朽;難朽之木,皆質密而沉。唯金絲楠木,質輕而難朽。五百年不朽之木,已極名貴,而金絲楠木,數千年不朽,故上古帝王皆以之為壽木。棺槨之板,至尊至貴者,非楠木莫屬。堅也。其七,名貴之木,少有能充棟梁之材者,故有“十檀九空”之說。唯金絲楠木,徑可數尺,高可數丈,不空不屈,不枝不蔓,昂揚挺拔,偉岸高俊,木中之大丈夫也。其材質,輕而韌,密而柔,實為木構建材之無上品也。故古代宮室,皆以楠木為構。材也。其八,金絲楠木經打磨拋光,不僅會呈現隱隱閃爍的錦緞光澤,而且觸之若處子嬰兒之膚,有溫度,有彈性,柔而潤,滑而凝,似能呼吸吐納,有生機涵養其中。生也。其九,世間萬木,皆有其性,其性多偏,以逞其用;唯金絲楠木,兼性中和,雍容大度,尊而不顯,貴而不彰,自輕而任重,外柔而內剛,樸而華,淡而香,色蒼而觸嫩,紋獷而理膩。于各種偏性皆能執兩用中,允和允諧。此木中之圣人,中和之至者也。故帝王專用為帝木,實以其品性足為萬世師表,天子楷模也。
五覺齋主人,因奇緣而蓄此帝木無數,不敢暴殄天物,經年摩挲,如肌膚之親,情勝妻兒。乃悟天作之材,必待天工之巧,方能天人合作,以成傳世之寶。于是延天下良工,以宋元明清石渠寶笈為藍本,風亭雨榭,選千年之佳作,溪壑煙嵐,集山水之勝場;有文士之雅集,深堂琴會,庭園茶聚;與凡夫之勞作,霜橋羈旅,柳艇罱泥。四時佳勝,香草美人,大千世界,蕓蕓眾生,皆移楮素于此“不壞”之良材,以刀鍔代筆墨,廢丹青而崇素樸,揚“薄地陽文”之絕技,逞解牛承蜩之專精,工不蓋世不言妙,語不驚人死不休。大至景色之深淺遠近,中至物象之凹凸向背,小至屋舍之鱗瓦雕窗,微至草木之俯仰偃復,無不巧為布置,精雕細鏤,以工為高,絕無逸筆草草。刀工細心揣摩宮廷繪畫之用筆意趣,兼工帶寫,既有宮廷畫師界畫之精嚴不茍,又有文人畫家寫意之蕭散疏落。
吾慨然嘆曰:當今之世,人皆浮于事,躁于行,功利于心,只為一日想,不為百年計。詎料國中最忙碌之珠三角腹地,竟有五覺齋人閉門琢木。言琢不言雕,是以其用工之精謹細微,堪比琢玉。而金絲楠木之珍罕,已同和田良玉。五覺齋之良工,不負帝木,不負寶笈,合此木,此畫,此工而為三絕,真乃曠世之奇遇也。
【王春元】



金絲楠木雕“竹石圖”掛屏
雕版:金絲楠木
112×47.5cm
五覺齋主裁金絲楠木,變化遠迄北魏的薄地陽文之法,淺雕畫屏,可謂獨步一時藝壇的冠冕。
金絲楠,天然生有織錦般的金黃絲光,質密而溫和,五覺齋將兩宋直延清季的溪壑煙巒,雨樓水榭,雪棧羈旅,深堂琴趣,一一畢現于刀鍔之下,使采色新然的金絲楠,粲炫可觀。其所表之意,顯然不是時俗寄望的夸工,亦非炫技的邀值。
金絲楠,存世珍稀的名木。古人曾深入蠻荒川澗,歷險斧伐,運抵皇禁,建造宮闕,或斫刻圣佛高僧,以奉香火。五覺齋以刀代筆,精謹、密曲地淺刻薄雕,直追兩宋繪畫的意外之象與詩緒詞境,溯古無多。五覺齋自稱“五覺”,儼然相對的應該是“靜遠玄深空”。若以庸眼觀之,本書所集,無不是煥發奢麗相色的萬金之品。然而,在深諳宋人美學的通人眼里,南宋畫家對于侈美的極限追求,使之繪畫,更具有一種超越北宋雄渾的邈遠以及洞悉繁華的寥寂。
可以確定,金絲楠木薄浮雕恰恰是五覺齋追慕前賢的靈光可想,其苦心孤詣是奢華表像之下的無我之境。
【著名雕塑家 潘鶴】


金絲楠木雕“竹石圖”掛屏
雕版:金絲楠木
105×34.5cm
五覺齋這種雕刻形式既繼承了傳統國畫的樸素典雅,又融合了現代畫的雕刻透視和立體,開拓了木雕的新形式和境界,讓人耳目一新,誠為傳世之作。
【故宮博物院資深研究員、鑒定專家 張淑芬】



當代 金絲楠木雕“西園雅集”掛屏
雕版:金絲楠木
118×57cm
五覺齋所創作的薄浮雕完全可以進入中國雕塑史的。在木雕中,還沒有見到以金絲楠木為紙,以刀代筆來完成如此精美的雕刻藝術作品。我看了以后非常震驚,我非常佩服五覺齋創作人員、策劃人員,他們在追求祖國民族文化的繼承基礎上創新這種理念,我覺得在這樣一個比較浮躁的社會能夠創作出這樣精美的、能留萬世相傳的稀世珍品,非常不易。
我覺得他們繼承了吳之潘刀法的精絕、構思巧妙、層次清晰、景物深遠,他們能夠給予表現,更顯示出他們以金絲楠木瑰麗的紋理,追求藝術的表現力,以多種技法表現了繪畫的皴、點、勻、染,把這些藝術形象融合得非常精確。山石用勾勒法,細密的皴擦點染、溫潤、工整中見放。樹以勾勒渲染、夾葉、點綴并用,刀法非常靈動多變,感覺色調非常一致。
我舉一個例子,我看到了《西園雅集圖》,看完了以后我就覺得好一幅文人墨客,在高雅貴府中以琴棋書畫為雅士的活動場景,人物、景、神的和諧統一,布局得當、層次分明,使我們重溫了明代仇英大家作品的情趣,以精益求精的創新刀法,豎刀刻以木紋交錯,產生了景物的倒影,追求的意境有攝影的效果。這是給我的一種感覺。以刀代筆,表現得非常完美。
華藝國際2015秋季拍賣會
項目:中國書畫/當代藝術/古董珍玩/珠寶鐘表/極品名釀·養生精粹
預展:2015年12月17-19日
拍賣:2015年12月19-20日
地點:廣州琶洲南豐國際會展中心二樓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