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渠寶笈》收錄的清宮內務府主管赫奕《煙樹山亭》
隨著北京匡時秋拍預展拉開帷幕,內地秋拍也正式進入第二輪角力。
盡管因大勢所趨,匡時秋拍在拍品數量上有所減少,但依然可以通過古代書畫、魯迅書法以及現當代藝術等板塊,看到匡時在其學術品質及招牌板塊彰顯效益,與此同時,也為了迎合當下市場,匡時在今秋首開無底價專場和珠寶尚品。
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董國強表示,一方面征集不易,另一方面也為明年匡時十年慶而有所保留,但從目前呈現的結果來看,今年秋拍的征集仍算滿意。
古代繪畫:《石渠寶笈》效應再現
匡時今年春天首開古代繪畫夜場,且成績不錯,今秋的“澄道——古代繪畫夜場”更是征集了二十余件歷代名家的扛鼎力作。
受“故宮熱”影響,《石渠寶笈》效應在今年拍場表現得格外明顯,匡時秋拍呈現的《煙樹山亭》便是收錄于《石渠寶笈》初編。這張出自清宮內務府主管赫奕之手的作品,曾貯于御書房,并由康熙御筆親題廣加贊許,當年由溥儀以賞賜溥杰之名出宮。這件今秋匡時的力推之作以估價待詢的方式現于預展。
另外,惲壽平的《艷秋圖》也是古代夜場的一個看點,《艷秋圖》以少見的恭筆大幅寫秋菊繁茂,曾經由郭葆昌收藏,后又入藏美國的布魯克林博物館三十余年。而佚名的《御苑市朝圖》是再現北宋全景式構圖的又一作品,構圖命意,與《清明上河圖》有異曲同工之妙,是南宋早期宮廷職業畫家的作品。
名家書法:罕見魯迅書法上拍

魯迅 行書偈語
歷代名家書法一直是匡時的特色和力推板塊,名家書法的市場價值也在近兩年被拉動。在今秋“百年遺墨——二十世紀名家書法專場”中,匯聚了三百余件上世紀百余年間的名人墨跡。
其中“伍憲子舊藏”專題集中了康有為、汪精衛、徐勤等近現代以來政界風云人物的往來手札,內容涉及政治、學問、詩詞,收信者亦為吳佩孚之類軍政要員,于細微處具見各個黨派之間千絲萬縷的瓜葛與牽連,還原了更為真實的歷史人物形象。這批信札同出于民國立憲派代表人物伍憲子之舊藏,來源清晰可靠。
此外,百年遺墨專場還有諸多民國各界及書畫名家作品,如胡適、于右任、張大千、溥儒、吳湖帆等,不乏名家上款、首次現身以及具有趣味性的作品。
而在“暢懷——歷代書法夜場”中,一幅魯迅書法未拍先火。
魯迅書法在民間極少流通,在收藏界也只能用“鳳毛麟角”來形容其珍稀度。此次上拍的魯迅書法作品內容為四句偈語:“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放下佛經,立地殺人。”連署名在內共十八個毛筆字書于24×20cm的色紙之上,后裝裱成日式條幅,并配有長型木盒(下圖),盒蓋內又書有如下毛筆字:朝花夕拾,安三七十七。
據悉,魯迅曾在《準風月談-歸厚》中寫過“放下官印,立地念佛”而又“放下念珠,立地做官”。根據該文與此次書法的文句,魯迅研究者推測此次上拍的內容書寫年代大致在1927-1931年之間。
魯迅書法無論大小在當下民間都十分珍貴,是因為魯迅書法作品是國家的珍藏對象,私人收藏領域有少數的魯迅書信、信封等藏品,但很少有書法作品。
現當代藝術:被遺忘的大師和搖滾明星
在現當代藝術板塊,除了匡時在秋拍前便力推的“中國現代藝術大師張光宇”外,還有“踏浪彼岸:中國二十世紀現代藝術”以及“當代藝術”這三大以中國現代主義起始為線索的專場。
張光宇是中國諷刺漫畫的帶頭人,他的諷刺漫畫影響了后來包括丁聰、黃苗子、華君武、廖冰兄等一代又一代的漫畫家,他還是中國裝飾性繪畫的開拓者、出版家、設計師等,是研究1949年以前的中國現代文化史的一條重要線索。
但張光宇總是被看作被遺忘、被忽視的藝術家,在傳統的美術史教學體系中很少提及,匡時將“張光宇”這個題材重新挖掘出來,重新進行學術研究和收藏體系的補充。
匡時此次秋拍前后對張光宇的大力推動,得益于藝術家家屬的支持,秋拍中呈現的是張光宇一系列的水彩、水墨以及漫畫創作,其中針砭時事之辛辣《歲寒清供圖》,民間廣泛傳播之《神筆馬良》,奇趣見功之水墨作品《孫悟空》,以及十張精彩之水彩創作將帶領藏家們領略張光宇這位風云變幻大時代中藝術先驅“中國摩登”式的風華。
而在“全貌:全球化中當代藝術”專場中,可以看到今年秋拍的拍場熱點之一——舒群的《文化POP崔健系列》,匡時的這張《文化POP系列·崔健B》是舒群1991年創作的該系列之一,屬于他走出崇高時期的代表作,而且舒群將大家熟知的中國搖滾第一人崔健及其《一無所有》結合在一起,進行解構和消解,從歷史角度來說這張作品意義非常大,既是研究85時期文藝思潮的例證,也是藝術家個人創作的探索。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