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大千
(1899-1983)
四川內江人。原名張正權,又名張爰、張季爰,字大千,別號大千居士。畫室名“大風堂”。
五百年來一大千。在近現代中國繪畫藝術領域,張大千是一個極其特殊的傳奇人物。山水、花鳥、人物各科兼擅,工筆、寫意、水墨、設色無所不精,同時亦是20世紀30、40年代鑒藏界的權威。此外,張大千摹古涉獵范圍之闊、仿古本領之高,鮮有能及。
《大千世界——張大千作品集珍》專場匯集了張大千各個階段的繪畫精品三十余幅,包括《天女拈花圖》、《玉闕仙女》、《青山探幽》、《西秦第一關》、《春山覓句圖》、《潑彩山水》、《流水疏林》、《紅荷圖》等,涵蓋了大千先生各個時期的風格面貌。我們將率先在此為大家呈現部分佳構,與各位藏家共賞大千世界之絕妙!
張大千說:“多看名山巨川、世事萬物,以明白物理,體會物情,了解物態。”他身體力行,于50歲前便遍游祖國名山大川,之后更游遍歐洲、北美、南美、日本,朝鮮、東南亞等地的名勝古跡,積累了大量寫生稿,為日后創新創造了良好條件。大千山水畫以“師造化”為基礎,或擬古法,高古俊逸;或大膽創新,豪邁灑脫。在其幾十載藝術生涯中,山水畫風格幾經變化,然俱有精妙,皆是經典!

張大千 青山探幽
立軸 設色紙本
年代:辛巳(1941)年作
鈐印:張爰、三千大千
題識:辛巳二月恭介保周老伯八十大慶。愚侄向傳義、張爰頓首拜下祝。
注:向傳義(1886-1955),字育仁,四川人。日本法政學校畢業。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四川省參議會議長。
出版:
1、《南張北溥藏珍集萃》P51, 1999年10月臺北羲之堂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2、《張大千畫集(上卷)》P172,2005年6月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
拍賣紀錄:
1、1995年翰海秋季拍賣會中國繪畫(近現代)專場212號拍品。
2、2000年中國嘉德秋齋中國書畫專場124號拍品。
124×61.5cm. (約6.9平尺)
此畫作于辛巳(1941)年二月,是張大千山水畫中最重要的題材“青山綠水”。畫面整體空靈俊逸,層層遞進,用筆有圓有方。既有董、巨的披麻皴,亦運用斧劈和方筆勾斫,筆筆扎實,意境靈動。從20世紀20年代初至30年代末,張大千仿四僧、青藤、白陽等諸家逸筆畫風,兼及“吳門四家”,并向院派取法大青綠金碧山水。張氏亦從“元四家”進而上溯到李唐、馬遠、董源、巨然、范寬、郭熙等,營造清麗秀潤之意境。以高士形象點景,更添古意,其筆下的高士形象亦是國中30年代早期高士人物像中頗具代表性的一種面貌。這一時期張大千慣用簡逸空靈的筆觸繪制高士,頜下微須,身著寬袍,悠游于山水之間、桐蔭之下、松竹之畔,神情于恬淡閑適之中透出瀟灑。
中國古代青綠設色山水一系,分為“沒骨”和“金碧”兩枝,分別以南朝張僧繇和唐李思訓為代表,青綠山水尤其是金碧山水,在元代文人畫興起之后,因所謂“匠氣”等緣故逐漸沒落。明代文征明和董其昌偶有為之,也是文人氣息濃厚的沒骨小青綠畫法。張氏通過反復實踐,恢復了久已無人問津的沒骨青綠山水,其對金碧山水亦是情有獨鐘。此作便是他這一時期典型的青山綠水作品。

西秦第一關
立軸 設色紙本
年代:庚辰(1940)年作
鈴印:張爰、張大千
藏印:南陽唐清睿字覺從珍玩、露芬閣珍藏印
題識:此從七盤關北上,初入秦界,路極陡峻,境亦幽邃,昔稱牢固關,為秦之咽喉,今更名西秦第一關也。庚辰春日寫記,大千居士爰。
出版:
1.《名家翰墨(第40期)》P69,1993年。
2.《張大千精品集》P116,2011年人民美術出版社。
3.《張大千山水》P32,2013年上海書畫出版社。
130×65.5cm.(約7.7平尺)
此畫作于1940年,以俯瞰法寫就西秦第一關。此時張大千精力充沛,遍覽先賢名作,游歷名山大川,以繁復的技法、俯瞰的視角勾勒出陡峭險峻的七盤關,體現了張氏氣魄之大、功夫之深。峭壁峽谷占據了大部分畫面,其勢之險與遠處群山相較更顯幽遠;云海與谷底的留白則與近處草木一氣貫之,于整體瀟灑渾厚的氣韻之中呈現出一絲清淡玄逸之氣,是張氏盛年不可多得之佳作。
華藝國際2015秋季拍賣會
項目:中國書畫/當代藝術/古董珍玩/珠寶鐘表/極品名釀·養生精粹
預展:2015年12月17-19日
拍賣:2015年12月20日
地點:廣州琶洲南豐國際會展中心二樓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