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國內經濟高速發展和國際上各種藝術思潮的影響和沖擊,圖像藝術的快速發展,使中國油畫創作者的心態和創作環境都發生了強烈的嬗變。數字影像藝術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視覺審美方式,也在時刻提醒油畫家們如何在圖像時代讓繪畫有著自身的領域,空間,同時又要與時俱進,賦予油畫以大數據時代的符號和新意。當今中國油畫界能折騰,有想法的畫家不計其數,但細細數來,能找到屬于自己個性化視覺表達方式,并在學術上得到認可的真實少而又少。魯世萍在學習借鑒西方當代繪畫的同時,將選擇和定位牢牢建立在對自己、對國情、對時代的深刻解讀和把握之上,他的創作軌跡穩健扎實,并能清醒地把握住方向,藝術磨練不改初衷,于喧囂中始終把握定力,在求索中固守內心追求,循序漸進、義無反顧地揮灑著自己的藝術才情,這與他與油畫藝術的心靈相通,對真、善、美的孜孜以求是密不可分的,也與他對油畫藝術真摯的熱愛和以研究的態度對待創作是分不開的。其作品和他的內心激情相融相切,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了他的本真性情,既有學術高度,也無一不鐫刻上了時代精神特質和讓人耳目一新的藝術語言。
魯世萍在藝術上涉獵很廣,油畫、書法、篆刻、水彩畫等都有著很深的造詣,并能夠融會貫通。他的油畫題材十分豐富:有風景、人物、靜物、以及主題性創作,針對不同的題材和內容他都努力尋求不同的色調和表現手法,而對象只是他宣泄和表達情感的通道,表現他油畫語言的載體。他以激情四溢的強烈色彩和厚實奔放的大筆觸,反復表現那些生活中最純粹、最質樸的對象,并賦予它們獨有的藝術形式和生命。
從魯世萍幾張重要的主題畫作品中,你能感受到他對當代,對人性的深切關注。他的近作油畫《乘風破浪》屬體育題材。藍灰色的天空,在大海波濤中傾斜的帆船,直沖畫面右上方的船帆,運動員活力四射的動態,使畫面成金字塔形構圖,很有節奏和氣勢。色彩高度概括,但在素描上大的黑、白、灰拉得很開。畫面用筆用刀自由粗獷,涂色堆色酣暢淋漓,在反復涂抹中,畫面凝結成豐富而厚實的肌理,讓人感受到油畫材料特質的美。這時畫家不再關注對場景具體物體的描繪。畫面被一塊塊抽象色層和一道道流淌的痕跡所意化。畫面整體感極強,極具視覺沖擊力。這種表現手法與題材渾然天成,十分吻合,它展現給我們的是大海波濤的威力和一往無前的體育精神。
魯世萍創作于2012年的主題畫《大工地》,是一幅洋溢著時代氣息、表現工業題材的油畫作品,畫面中,大壩透視的條條斜線與直插云霄的起重吊機形成了平衡與穩定。幾條有力的支撐線,構成了畫面大的結構和形式感。在藍灰色背景中有意凸顯大吊機和設備那濃郁的紅色,呈現出了大壩工地火熱的氣息,營造出強烈的色彩效果。畫面中一組組出其不意、自由揮灑的筆觸的偶然和形體特征塑造的必然存在組合、并置表現、塑造與破型同構。大刮刀刮出的大色塊和粗壯隨意的線條,使原本復雜刻板的畫面充滿抽象因素,在大的結構、造型上保持鮮明生動的“繪畫性”。而突出了形式的強烈與內涵完整的結合,準確地傳達了當代大工業的氣勢和能量。這幅作品也充分展示了魯世萍獨特的藝術感受和極具個性的表現手段。
魯世萍為人有原則,有豪氣,但更多的是溫良和謙讓。他的身上沒有那種大而無當的習性,也從未見他得意忘形的樣子,對同事、朋友十分熱情,幾乎是有求必應。平時總是看他忙忙碌碌,不顯山不露水,卻能在關鍵時刻堪以重任。蕪湖市美術界許多重要活動、展覽,只要他在,看似麻煩、復雜難做的事,最后他都能搞定。
近年來,魯世萍先生藝術創作呈現出一波高潮,收獲了累累碩果,多幅作品入選全國重要美展和省美展并獲獎,也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又一個的驚喜。我們有理由相信,憑借著他豐富的人生積累和藝術積淀,以他對藝術的堅韌和執著,將會進一步開拓屬于他自己、也符合時代精神的藝術道路,他未來的創作之路也會越走越寬廣!
巫俊/中國美協會員、中國油畫學會理事、安徽省美協副主席、安徽省油畫學會主席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