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史小可
男,1987年生于山東省。2009年畢業于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油畫系;2014年畢業于華東師范大學藝術學院美術學專業,獲碩士學位。目前生活于濟南,職業畫家。
史小可作品

史小可 我們這一代NO.2 山東 100cm×200cm
史小可創作談
《我們這一代NO.2》創作感言
史小可
這幅作品的選材主要是身邊的一些朋友,他們大都是生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年輕人。從自己內心的感受出發,我更為關心和關注的是社會發展對自己周邊人們的日常生活、精神狀態和價值觀念的影響。我把他們組織在一幅畫面當中,通過我對構成、色彩以及空間的理解和運用,想呈現出這一代人身上普遍的彷徨和迷惘:他們掌握了一定的知識和技能,但又無法立刻把這種知識轉化成一種生存之本和生活經驗,想在社會上立足或獲得某種存在感但又猶豫積淀薄弱,無法朝著自己理想的方向發展。這一點我也有過感觸,所以想把這種語言訴說出來。畫面中的張張面孔經過排列組合后,正如我們不太可靠的記憶,模糊卻又真實存在著。我刻意把色彩的飽和度削弱,顯現出類似當年舊照片的感覺,這其中也承載著對一些人和事的情感和回憶。同時我試圖利用某種不連續性,打破對人物表面的敘述,挖掘人物的內心以及某種精神。例如在《我們這一代NO.2》中,左邊女孩不知愁的滋味以及男孩滿懷信心卻又不得志的壓抑,他們各自的面孔在畫面里或舒展或聚攏、或柔軟或鋒利,這些表情類似音符般形成對比和融合,高低起伏,呈現出整幅畫面中一種新的面孔,這也是我想要表達自己內心的某種感受。
專家評論
觀看與隱喻
——油畫《我們這一代NO.2》的解讀
顧 平
圖像作品常常因觀看方式的不同而獲得不一樣的隱喻。20世紀英國藝術評論家約翰·伯格就曾對德國攝影家奧古斯特·桑德的三件攝影作品進行了“特殊”的觀看,迅速抓到了圖像背后的時代烙印。我們在解讀油畫《我們這一代NO.2》時似乎也發現了這種觀看的特殊魅力。
一幅人物題材的油畫
作為人物題材的油畫,《我們這一代NO.2》給我們觀看時提供了三種有趣的節奏:四個人物形態的組合、色彩冷暖的微妙起伏與人物情緒的不同表情。從形態組合看,畫面十分單純,一個女孩與另外三個青年的組合、一個男孩與兩個女孩的組合,兩種組合共同支撐著起伏的形態,既有縱橫的波動,更有線面的延展,人物形象在塑造著自己形的視覺節奏。從色彩設置看,微妙的色彩明度與飽和度的變化統攝在藍灰色的大基調之中,人物的面部也因這種“冷”而失去了青年血色的活力。色的節律似在輕唱慢吟,十分低沉。從人物情緒與表情看,四個青年性格各異、表情多樣。他們各自的面孔在畫面里或舒展或聚攏、或柔軟或鋒利,這些情緒與表情形成對比和融合,高低起伏為另一種節奏,塑造出一個完整的新面孔,表征出當代青年的身心狀態,復合著社會變遷與生活的壓力帶來的情緒波動。它觸碰你的感受,撞擊你的心靈。
作為一幅油畫作品,在表現手法上,作者選擇了最為尋常的語言方式,游走于寫實與寫意之間。那看似粗獷的筆觸下分明有細膩的表達,色調的灰暗掩飾不住細微處的冷暖變化,略帶夸張的形態與情態中依然不減造型的堅實。這種看似尋常卻又自信的涂繪手法,來源于作者扎實的基本功與對油畫語言純熟的駕馭。作品無法指認的風格歸屬,恰又是其自然而然的生機所在。
四個獨立的肖像人物
這幅沒有場景與事件的油畫作品,更像是一組群像,從而構成了肖像畫的意味。《我們這一代NO.2》的畫面中出現了四個人物,且各自獨立,均為截取的半身寫照。每個人物都是一幀表情豐富的獨立肖像:左邊是一位不知愁苦的女孩,她坦然而無所畏懼;右邊的女孩似乎能隨遇而安,淡定而溫馴;男孩的表情好像滿懷信心卻又有點不得志的壓抑;最前面女孩則表現出能于逆境中不服輸的自信。作者從鮮活的當代生活中提取他們,抽離瑣碎的“事件”,消解活動的“場景”,意在凸顯人物表情中所流露的復雜情緒,那種在當代生活中年輕人所具有某種典型意義的情緒——焦慮、彷徨、壓抑、迷茫……一個人物有一個人物的故事,一種表情有一種表情的體驗。作者是將自己對生活的真實感受復合在這些肖像人物的表情之中,引導我們去思考:社會的發展帶來了生活與觀念的巨大變化,這些看上去剛剛出道的年輕人,面對如此變化,有點無所適從但又必須面對與適應,他們需要在這種悖論中獲得成長、延續生命的意義。
一張“陳舊”的老照片
重新審視這幅作品,油畫《我們這一代NO.2》的作者似乎要有意退去色彩的飽和度,以增添作品“陳舊”之感,進而借助“肖像”的特征,演變為一張“真實”的生活特寫,作品的意味也因新的“載體”而多了一份回憶與沉淀,從而強化了“經歷”與“感受”的成分。這些形象都是作者記憶中的人物——或同學、或朋友、或所見,人物的內心活動映照在每個人的表情與舉止上,也印記于作者的腦海中。它不是故事,卻是故事真實的片段;它沒有事件,卻又分明寫在每個人物的臉上。有時我們的判斷是需要不斷疊加感受才得以給出,本畫作者對當代生活的體驗正是借助于這些看似尋常卻承載豐富信息的“表情”,融合與疊加、獨幅與“系列”等而予呈現。作者好像手拿著一架老式相機,不斷在“擺拍”著年輕人,尋覓他們表情中最能生動呈現各自生活經歷中酸甜苦辣的一瞬間,按下快門,存照為記。這是作者體認的獨特系列群像,一幀幀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
與其說這是一幅人物題材的油畫,還不如說是一幅復合了當代青年境遇的肖像畫,一幅經由作者對當代社會體驗與感受而定格的生活照。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