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東奮作品《丹楓寒鳩》
工筆畫給人的印象是嚴謹規矩,不過畫家吳東奮通過將水墨花鳥的技法運用到工筆畫當中,讓工筆畫呈現出文人水墨畫的寫意精神。11月26日,“吳東奮水墨工筆畫展和郭旭華甲骨文作品展”,在西湖邊的杭州恒廬開展。展覽將持續到11月30日結束。
現年73歲的吳東奮師承著名金石書畫家陳子奮、潘主蘭先生,近二十多年來致力于中國畫創新,首創現代水墨工筆花鳥畫。
“宋代的工筆重彩花鳥畫在藝術上已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元代水墨工筆花鳥畫開始慢慢出現,但由于種種原因此后發展并不順利”,吳東奮告訴早報記者。
他曾一度潛心重彩工筆花鳥的創作,但在創作中他陷入了更深的迷茫,繼續傳統工筆畫只是在重復古人,有沒有“新東西”可以拯救傳統?于是,他在1988年重新回到學校,前往位于杭州的中國美院就讀,確定將“水墨工筆花鳥畫”作為突破口。
值得一提的是,吳東奮創造性地運用“沖水法”,使他得以開啟以墨代色、工寫結合、虛實結合的水墨工筆畫風。他以意筆作畫,再施以“沖水法”,使畫面中線與面的邊緣留下斑斑駁駁的痕跡,出現猶如畫像石、畫像磚拓片那樣的拙樸氣質,畫面也因此產生出富有新意的水墨工筆花鳥的雛形,再以勾勒渲染等工筆畫技法描繪花卉、禽鳥,使工筆畫的嚴謹細膩與水墨畫的寫意精神糅合,形成既有古意,又有新意的水墨工筆花鳥的新圖式。
“吳東奮的探索不僅是技術上的問題,還是個觀念問題。因為藝術上的很多表現是和材料、工具、手段相關聯的,他通過這種方法取得與傳統不同的畫,與當代許多進行工筆畫創作的畫家作品很不一樣,有新的藝術感染力、整體效果、胸有成竹的構思,又有一種出其不意。”著名美術理論家邵大箴認為。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