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國誕生》 唐勇力 4.8×17米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2015年11月26日下午,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央大廳,中國畫創作《新中國誕生》收藏、展出儀式在這里舉行。文化藝術界近百人出席儀式現場。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郎紹君、《新中國誕生》作者唐勇力在儀式上致辭,儀式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主持。
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的1950年3月,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前身“中央革命博物館籌備處”成立后不久,即邀請在京的部分美術工作者座談革命歷史題材美術作品的創作問題。為了配合展覽陳列,從1951年開始,先后組織了四次大規模的革命歷史題材美術創作,產生了羅工柳的《地道戰》、董希文的《開國大典》、王式廓的《血衣》、石魯的《轉戰陜北》、艾中信的《東渡黃河》、葉淺予的《北平解放》、侯一民的《劉少奇和安源礦工》、全山石的《英勇不屈》、靳尚誼的《毛澤東在十二月會議上》、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壯士》、林崗的《井岡山會師》等一批在新中國美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

《新中國誕生》作者唐勇力儀式上致辭
近年來,由中國文聯、財政部、文化部主辦,中國美協承辦的“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全部完成后的150件作品將成為國博的重要收藏。為了中央大廳的展陳,國家博物館約請了包括唐勇力在內的著名畫家進行專題創作。本幅《新中國誕生》由唐勇力在“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中同名作品的基礎上進行再創作,歷經三年完成。這幅作品再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63位委員在開國大典上的風采,氣勢宏大,有著濃郁的民族風格。該畫高4.8米,寬17米,是迄今為止最大的一幅中國工筆重彩作品。

現場嘉賓在作品前留影
《新中國誕生》被國家博物館收藏后將懸掛于中央大廳,中央大廳位處國家博物館的中心,2011年國博改擴建工程完成、重新開放之后,“館藏現代經典美術作品展”在這里展出。它們都是新中國以來最重要的革命歷史主題美術創作,不僅在新中國美術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不斷出現在各類教科書和畫冊之中,成為詮釋革命歷史的重要圖像。中國畫《新中國誕生》與油畫《開國大典》都表現了新中國誕生這一重大主題,雖完成于不同時期,但有異曲同工之精彩。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