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矚目的佳士得香港秋拍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于11月28日落槌,全場73件拍品拍得近5.08億港元的總成交額,成交率為86%。引入注目的是在中國藝術市場調整的背景下,日韓藝術、東南亞藝術在數量和成交額所占的比例明顯上升。佳士得亞洲區總裁魏蔚女士在拍后媒體見面會上強調了佳士得買家呈現愈加國際化的趨勢,表明佳士得在亞洲藝術全球化方向上所取得的成功。
拍賣底價臨時調整

賈靄力《棄之荒野》,成交價772萬港元
從拍賣師的起價看,這次夜場的所有拍品都在拍前對拍賣底價作了調整,這是今年秋拍這個夜場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據筆者觀察,不同的拍品的調整幅度不盡相同,個別的幅度高達50%。
對此,佳士得亞洲區副主席及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部國際董事張丁元在拍后回答筆者提問時表示:這是因為受到大環境的影響,佳士得作為拍賣公司,有義務維持市場。而魏蔚則表示,佳士得在預展開始后每天都與客戶在溝通,最后為了維持市場的繁榮而爭取到了賣家的支持。
從拍賣結果看,調價策略保證了夜場拍賣取得成功。魏蔚表示,拍賣現場人頭攢動、座無虛席,大部分拍品競拍十分踴躍激烈,拍賣成績充分顯示了亞洲20世紀及當代藝術品類持續而強勁的市場需求。
常玉作品拔得頭籌

常玉<黃桌上的菊花瓶》成交價4604萬港元,奪得全場頭籌
正如魏蔚在拍后媒體見面會上所指出的,整個夜場的競拍過程十分緊湊,韓國藝術家的一系列作品為夜場拍賣帶來了開門紅,而位列第七的拍品常玉1940年代的作品《黃桌上的菊花瓶》,更給全場帶來了第一個高潮,不僅以4604萬港元拔得全場頭籌,還帶動了現場競投的氣氛。

劉韡 天安門劉韡《天安門》成交價664萬港元,刷新個人拍賣紀錄
整個夜場共產生了5項新的藝術家個人拍賣紀錄,其中包括中國藝術家劉韡,他的作品《天安門》以664萬港元刷新了個人拍賣紀錄。其它藝術家還包括魯道夫•邦尼、樸棲甫、吉田稔郎以及納堤•尤塔瑞。

朱德群《冬之組合》成交價1144萬港元

趙無極 無題(大教堂)成交價4156萬港元
中國藝術家進入夜場的陣容,按出場次序包括常玉、林風眠(2件戲劇系列作品)、朱德群(7件)、吳冠中(3件)、趙無極(6件)、丁衍庸、朱銘、劉國松(2件)、劉韡、賈靄力、岳敏君、余友涵、曾梵志(2件)、展望、方力鈞,一共15位藝術家、31件拍品。其中,岳敏君、方力鈞作品流拍,朱德群作品4件流拍,趙無極作品1件流拍。
亞洲市場國際化程度高

魯道夫·邦尼《市場情景》,成交價2588萬港元,刷新個人紀錄
魏蔚在拍后對媒體透露,參與夜場的買家國際化程度驚人:登記注冊的來自19個國家與地區,參與競投的來自13個國家與地區。而張丁元則指出,包括中、日、韓藝術家作品在內,佳士得力推的亞洲抽象藝術得到藏家的積極響應,接近40%的作品的成交價高于最高估價,顯示佳士得關于亞洲抽象藝術的創新策展思維得到了藏家的積極響應,其收藏旨趣愈加成熟及國際化。
他指出,佳士得走的是比較艱難的路,因為過去沒有人走過,大家都沒有經驗,還引發了內地媒體的關注與討論,不過他認為這次秋拍夜場的拍賣結果表明,這個策略成功地帶動了佳士得的客戶關注整個亞洲地區的藝術家。而魏蔚則表示,佳士得現在做的是亞洲區域內的交流,下一步要做的是東西方交流,引導西方買家進入亞洲市場。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