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作為中國特有的傳統藝術,被視為最能夠代表中國的藝術形式之一。旅法華人藝術家熊秉明先生曾說:“書法是中國文化核心的核心。”關于“中國書法的繼承與創新”問題,歷朝歷代書法家都曾有過深入的思考。宋代沈括在《夢溪補筆談•藝文》中說:“盡得師法,律度備全,猶是‘奴書’,然須自此入;過此一路,乃涉妙境,無跡可窺,然后入神。”在古代文化日益受到重視的當下,重新討論“中國書法的繼承與創新”這一問題,同樣有其現實意義。
在近日舉行的“水墨印象—書畫名家邀請展”開幕式上,書法家楊武表示,書法藝術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突出代表,書法藝術不僅僅是在寫字,同時也是在寫心、寫志向、寫文化、寫學識,只有了解了這一點,才能更好地、更深入地了解書法藝術。書法藝術是最抽象的藝術,它只有黑與白兩種顏色組成,后來加上印章的一點紅,也不過是點綴而已,而正是如此抽象的藝術,卻能夠反映書法家最為豐富的內心世界。在楊武看來,書法藝術應當成為中國傳統文化走向世界的最好名片和符號。

書法家楊武
楊武,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學院教授、北京惠通博文書畫院副院長。對于“中國書法的繼承與創新”問題,他也有著屬于他自己的思考。他認為,中國書法的繼承與創新,首先要“入古”,然后才能出新,藝術從來都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尤其是中國的傳統書畫藝術,一定要根植傳統,他引用李可染先生的名言,“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再用最大的功力打出來”,先得打進去,這是第一步,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厚積薄發,所以說繼承是最重要的,只有在繼承的基礎之上才能談創新,才能進一步發揚光大。

楊武書法作品
具體到他自己的書法創作,楊武表示,他曾在中國藝術研究院進修,并于首都師范大學取得書法碩士學位,在此期間,他學習了所有能夠找到的歷代法帖,并廣泛參考當代各大展覽,從中吸收豐富的營養。在此基礎之上,還不能與時人雷同,必須有自己的面貌,完全寫出自己來。在不脫離傳統的基礎之上,追求自己的獨創藝術,楊勇表示,這是每個藝術家必須要面對的一個課題,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它,任何藝術都是難以流傳廣遠的。
據楊武介紹,王羲之、歐陽詢、顏真卿、懷素、張旭、孫過庭、董其昌這些書法大家的作品他都是臨摹過的,而除了這些大家的書法作品,北魏的摩崖石刻等也是可資借鑒的材料。
著名書法家張德林先生在欣賞了楊武新近創作的書法作品以后表示,楊武的作品是非常有張力的,也是非常有想法的。楊武的作品不是一味學古不化,不是一味地摹仿前人,而是有他的獨創性在其中。
楊武簡介:
楊武,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學院客座教授,北京惠通博文書畫院副院長,中國民主建國會會員,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第六屆書社社長。作品多次入展國家級及國際大展,多家文化機構及博物館收藏。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