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0萬!”拍賣槌“當”地敲下,畢加索1956年設計的一套19件銀盤刷新了畢加索作品在內地的成交紀錄,通過電話競拍成功折桂的買家正來自內地。一時間,現場響起一陣掌聲。在日前于半島酒店舉辦的佳士得上海秋拍上,很多人不約而同地表示看到了“國際范”。畢加索、夏加爾、弗朗西斯·培根、達明·赫斯特等西方一線藝術家作品輪番登場;開啟新代際的“+86FirstOpen”專場,與紐約、倫敦等地的“FirstOpen”專場相呼應;現場三分之一是西方面孔,接聽競拍電話的工作人員操著一口流利的英文……
國際視野,市場開辟得益于多元化創新
最近一兩年,上海的藝術品拍賣市場發生著一些可喜的變化。有業內人士認為,這與池子里來了佳士得這條“大鯰魚”不無關聯。佳士得落滬,不僅做買賣,還將國際化的視野帶了進來。
人們看到,佳士得2013年在上海的秋拍首秀,即融匯20世紀當代亞洲和西方的藝術作品組成規格最高的夜場拍賣,將國際藝術帶到中國,也將中國藝術推介到世界;去年秋拍,首次設立當代設計專場,將現代美學和當代生活方式注入手工藝的古老傳統中,20件拍品創出100%成交的佳績;珠寶、腕表、紅酒、包袋構成的“典雅生活藝術”專場常規化,探索生活美學;今年秋拍,推出聚焦中國新生代藝術家作品的平臺“+86FirstOpen”專場,成交率達97%。“在中國藝術品市場中,最熱鬧的是文物拍賣,最不規范的也是文物拍賣,拍品真假難辨,鑒定起來很困難。佳士得上海受限于國內政策不得拍賣文物,卻恰恰憑借多元化的創新站穩腳跟。”上海市拍賣行業協會發言人范干平告訴記者,外資拍賣行將西方現當代藝術、設計、珠寶等很多新興門類帶了進來,開辟出新的市場,填補了中國藝拍的很多空白,也與以文物拍賣為主的內地其他藝術品拍賣行形成錯位競爭。
佳士得中國區總裁蔡金青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佳士得在全球只有12個拍場,上海拍場作為內地唯一的拍場,有著戰略性的長期定位。我們希望通過不斷地嘗試和開拓新的領域,吸引更多的藏家進入拍場,將市場未被開發的、實現的潛能激發出來。”與此同時,業內專家認為,中國藏家群體從廣度到深度都在提升,他們有著很強的學習能力,全球化視野越來越高。
深耕細作,根基扎實才有底氣面向國際
曾經,中國內地專業化藝術品拍賣的源頭就在上海。1993年6月20日下午,朵云軒首場書畫拍賣會成就了新中國第一次專業化藝術品拍賣,被視為“具有里程碑式意義”。不過,新世紀以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上海的藝術品拍賣顯得有些低迷。佳士得落滬三年,一些上海本地拍賣行有“抱團取暖”趨勢,活力反被激起。
提出“一項展覽·一件拍品·一段歷史·一生收藏”理念的上海本土拍賣行泓盛,連續幾年以項目制梳理拍品的學術價值與社會價值。記者了解到,幾個重量級的拍賣項目將亮相泓盛即將舉辦的大拍中。比如,“時代記憶”上海油畫雕塑院專題雕塑項目重新審視上世紀中下葉上海油畫雕塑院大師、名家們的40多件雕塑作品;“滄浪畫展”呈現蘇州美專前輩藝術家甄選之作近百幅,其中包括顏文樑、朱士杰、陳徵、吳亦生、黃俊基等的精品之作。“深度挖掘、梳理拍品的學術脈絡、歷史價值,是在對市場負責。”上海泓盛拍賣業務副總經理、藝術總監孫佩韶說,“只有根基扎實,才有底氣面向國際。”而“老字號”朵云軒拍賣,則專心致志于中國傳統書畫領域,堅守尊崇藝術和學術的傳統。選取小切口、提煉學術性主題、集束推出同主題拍品的專場拍賣,近年來攢下了不俗的口碑。
“上海藝拍穩扎穩打,質量可圈可點。上海藝拍的成交率在上升,尤其是實際結算率位居全國前列,這說明虛假的水分較少。”在范干平看來,上海藝拍不必貪大求全,也不必追求“天價”,增強專業水平、提高誠信度,即在與國際接軌。沉下心來做好這些,新的發展契機完全可以期待。
滬藝拍市場顯國際范 西方一線藝術家作品輪番登場
滬藝拍市場顯國際范 西方一線藝術家作品輪番登場
滬藝拍市場顯國際范 西方一線藝術家作品輪番登場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定制獨一無二
打造專屬手機殼!
打造專屬手機殼!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