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家簡介:
呂士民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文史館研究員,安徽省漫畫藝術委員會名譽會長,安徽省中國畫學會顧問,農工黨安徽書畫院名譽院長,呂士民風俗畫研究院院長。
祖籍山東鄆城,七代杏林之家,從事書畫創作60余年,發表作品萬余幅。先后在蚌埠、揚州、合肥、南京、澳門、法國等地舉辦過數十次個人畫展。出版有《呂士民漫畫集》、《漫畫座右銘》《畫里有話》、《生活麻辣燙》、《情歌》、《呂士民水墨漫畫集》、《中國鄉村記憶》、《呂士民諧趣水墨》等30余部畫集,部分作品為國務院、中南海 、中央軍委、中國文化部、美術館、博物館以及美國、法國、韓國、日本等國家的藝術機構收藏。

呂士民充分運用中國畫的傳統手法,作品風格寫意凝練。筆墨夸張有趣;題材涉及人物、民俗、戲曲、宗教、花鳥、山水等領域,形成具有獨特藝術效果的“呂士民風俗畫”。在省內乃至國內外獨樹一幟。

呂士民先生的風俗畫,是典型的皖北鄉土敘事和皖北審美經驗。
在安徽境內,有兩條大河自西向東奔流而過,一條是長江,一條是淮河。這片土地也由此被分為三大自然區域,形成了跌宕起伏的地形地貌和豐富多樣的民俗單元。淮河以北的皖北地區土地肥沃,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長江與淮河之間的丘陵地帶河湖縱橫,起伏跌宕;長江以南的皖南山地山巒聳列,奇峰突崛。在中國,還沒有哪一個省份像安徽這樣,區域間的文化差異如此巨大,也沒有哪一個省份像安徽這樣,兼具北方的粗獷雄渾和南方的秀美溫婉。

呂士民先生生于皖北,長于皖北,行過醫,坐過牢,命運多舛,遭際坎坷,卻始終熱愛黨、熱愛生活、熱愛土地、熱愛繪畫藝術,數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癡心不改。呂士民先生的風俗畫,散發著強烈的民俗性、民間性、鄉土性和地域性,是生活化和個性化的充分體現。他的畫情感飽滿,色彩濃烈,主題鮮明,畫風獨特,為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他同時將水墨運用到風俗畫的創作之中, 采用濃、淡、干、濕的技法,使畫面具有視覺沖擊力,形成了 “漫畫的構思,中國畫的表現手法”,豐富了風俗畫的繪畫技法和繪畫語言。太陽與河流、土地與莊稼、男人和女人、五谷和六畜,是呂士民風俗畫中反復出現的場景和母題,孕含著皖北所獨有的泥土氣息和鄉村生活經驗。著名漫畫家華君武對呂士民風俗畫的評價是“中國幽默”,其特點或可概括為“苦中有樂,笑看淚眼”。最新統計數字顯示,最近十年間,中國的自然村由360萬個,銳減至270萬個,每天都有上百個村莊消失,與此同時,大面積地流失著我們寶貴的鄉村審美和鄉村經驗。綿延數千年的中國鄉村傳統和文化正在斷裂。也正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我們認識并充分肯定呂士民風俗畫的價值和意義,感受一個風俗畫家對故鄉故土和傳統文化的炙熱情感。這次展覽,將全面展示呂士民先生的藝術風格和創作成果,并通過呂士民先生的風俗畫,將安徽地域文化中的淮河風情和皖北民俗,呈現到首都人民面前。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