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杰:在當今觀念與思辨、批判與現實成為當代藝術的主流的時候,我理解的當代藝術也許還需要對藝術本體的審視。

張杰作品創作中

張杰與國際友人在畫室合影
從1999年開始,張杰畫了一系列以大地為題材的作品,有自然景觀,也有城市板塊。這些作品使得張杰強化了繪畫語言的抽象性且趨于平面化,也使他擺脫了具象約束而在表達上更加自由。
正是從這里開始,張杰在一定程度上偏離學院傳統而走向觀念性。他筆下的山川不再僅有田園詩意的浪漫,而是植入了當今中國的環境問題,從“帶紅印的山水”之突如其來,到“割裂的山水”之參差錯亂,再到“撕裂的風景”和“破碎的風景”之分崩離析,張杰作品著力表達出天人關系的矛盾。他想做的事情,乃是將這種矛盾轉化為繪畫語言。盡管帶著質疑,他仍然致力于表達自己對自然山水的熱愛與崇拜。
張杰:在我的創作中,我融入了自己的思考,人類社會的發展和自然保護似乎是不可調和的矛盾體,我希望通過作品讓更多的人反思,關注人與環境的關系。
張杰作品欣賞

張杰 《破碎的風景》之二 200X150cm

張杰 《逸動山水》之二 150X130cm

張杰 《紅線》 200X150cm

張杰 《藍色遐想》130X100cm
來自外界的評論
張杰的油畫山水作品中,旋動奔突的筆觸、厚薄冷暖的色彩,相生相發;凝思與吟味、追問與力量,在東方文化語境與西方油畫風格的融匯交錯中,時隱時顯。藝術家以寧靜和超越來鳥瞰山水風光,并在脫卻與積淀之后,將現實作為一個流變著的幻象來觀看。(美術報)
張杰把東方藝術的內在精神與油畫藝術獨特的技藝、語言有機地結合,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中西融合的成功之路。這無疑也是中國當代油畫的必由之路,張杰油畫藝術的獨特魅力和價值也正在這里。(林木《張杰油畫的東方轉化》)
張杰作品,已經不再僅是中國油畫“民族化”的探索者和解答者角色,而是承擔起“惟有化于西者才能戾于中”的中國油畫轉換者和拓展者身份。(盧緩《化于西而入于中》)
名家軼事
假期全部用來創作
張杰的工作相當繁忙,除了要抓教學之外,還有相當多的日常工作需要他負責,近幾年來,張杰的假期除了偶爾自駕旅行,幾乎把所有時間都用在創作上,“五一假期我都把自己關在家里”。而晚上他也放棄了所有娛樂活動,全部用來畫畫。張杰告訴重慶晚報記者:“白天的工作太繁忙,晚上畫畫反而是讓自己變得安靜的一件事,畫畫反而是一種休息。”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