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香港邦瀚斯拍賣行宣布,將于11月14日至12月3日在香港港麗酒店舉槌2015年秋季拍賣會,拍品包括中國書畫、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版畫與攝影及紙本作品、珍罕珠寶及翡翠等,其中不乏眾多首次現身拍壇的海外私人藏品。
王鐸臨帖之作靚眼
在中國書畫部分中,將以一件英國私人珍藏的王鐸重要書法作品臨王獻之《賢弟帖》領銜。此書法為王鐸49歲之作,所臨《賢弟帖》同刻于《淳化閣帖》卷五及《絳帖》卷一,姜夔所撰《絳帖平》指出,此帖應出自王獻之筆墨。
王鐸臨帖之勤,自謂隔日臨帖,至死未變。其行草師宗“二王”,筆力雄健。此軸草書寫于綾本之上,筆勢縱逸,意到筆隨。書法右下方鈐印,表示曾被明朝書畫家及鑒賞家袁樞所藏。袁氏工書畫、精鑒賞,為明末文人畫家如董其昌、王鐸等推崇。王鐸與袁樞交情深厚,并書《贈袁樞詩冊》相贈。
此軸開首有題字“天泉閣藏神品”,為著名戲曲評論家許姬傳之弟許源來的舊藏,現為英國重要私人收藏家所藏。
吳冠中佳作流傳有序
近現代書畫拍品同樣精彩紛呈。吳冠中作于1986年的《松曲》即為代表作之一。此幅曾著錄于《吳冠中全集》,流傳有序,由前墨西哥駐中國大使Loredo先生在上世紀80年代購自北京,此后一直由其后人珍藏。此作繪松樹數株,融貫中西藝術特色,以西方抽象的點、線、面作曲譜,合奏出一首富有東方韻律之美的松曲。
另一焦點拍品是來自歐洲私人珍藏的溥儒《虢國夫人入宮圖》。溥儒一生潛心書畫研究,與張大千有“南張北溥”之譽。此幅寫于1945年,描繪了虢國夫人天明時分騎馬覲見唐玄宗的情景。溥儒主張“書畫同源”,故畫中的線條優美流暢,造型清雅飄逸,且畫面敷色濃而不艷,典麗妍美。畫上方題寫唐代詩人張祜《集靈臺》詩一首,詩意恰是虢國夫人入宮覲見之情形,與畫意正好合拍,書法秀逸有致,整體呈現出一種清雋古雅之風。
私人珍藏重量級拍品露面
在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中,歐洲私人珍藏的重量級拍品將首次亮相。其中,“歐洲私人珍藏中國藝術珍品”專場將呈獻18件私人藏品,涵蓋康雍乾三朝盛世的工藝品、掐絲琺瑯器、玉器和壽山石等,部分藏品為近50年中從未在市場上露面。
另外,此專場重點之一為“清乾隆仿汝釉太極八卦紋抱月瓶”。其底部有青花“大清乾隆年制”篆書款。該瓶釉色素潔高雅,青中泛藍,釉面密布細碎開片,意仿宋代五大名窯之魁的汝窯瓷器。
此外,歐洲藏家Winkworth
先生獨到的眼光及品位在每件藏品中都得以呈現,大多稀世罕見,幾近成為孤品。不論是秀美絢麗的“清乾隆窯變太極八卦紋扁壺”,還是成對的“清雍正礬紅海水龍紋罐”,均為清代官窯瓷器中百年難覓的珍品。最佳的例證便是“胡星岳制犀角雕仿古螭龍紋杯”和“"子秀"壽山石雕阿氏多尊者坐像”。
銅胎掐絲琺瑯器具鮮見
在“宮廷御珍”專場中,將呈獻精美的宮廷銅胎掐絲琺瑯器共20余件,其中有以仙鶴、太平有象、吉祥神獸等題材的作品,也有仿古器皿和宮廷陳設用具等。例如,將亮相的“明萬歷銅胎掐絲琺瑯云龍紋香爐”和“十七世紀銅胎掐絲琺瑯三足奩式爐”,可謂銅胎掐絲琺瑯不同時期的代表作品。
此外,將于本專場上拍的一件“清乾隆銅胎掐絲琺瑯仿古饕餮紋大尊”也屬難得一見,其器形龐大但掐絲琺瑯工藝卻一絲不茍,為清宮中重要的御用陳設品。另有一對“十八世紀御制銅胎鎏金內填琺瑯繡墩”傳說為法國文豪普魯斯特的舊藏,同類器物在市場中罕見。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