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收藏的揚州史料
一直熱衷于揚州地方史料集藏的筆者,在讀大學期間就已開始出入古玩市場尋覓收藏了。但那時對地方史料的收藏純粹是基于筆者對文史的興趣,還遠遠沒能算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收藏”。直至2006年后,筆者的揚州地方文史收藏之路才算真正開始。
記得工作后,每逢節假日與外出,當地的古舊書店與古玩市場是我必到的地方。那時候的購藏也不加篩選,只要是喜歡的且價格能接受,就收入囊中。所以,雖然花費很多,但由于缺乏目標性,收購了很多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轉機發生在2006年,那年,我偶遇揚州文化界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輩并得到他的指點后,才豁然開朗,從此將收藏的目標定在了對揚州地方史籍的專項收藏上。其 實,這位文化前輩也常于雙休來古玩市場,只是,因知道他是揚州文化界的“大咖”,所以對他,我是一直心懷敬畏,沒有機會有過深入交談。但是那一天,我清晰 地記得,手拎大包小包仿佛是外地來揚游客的我剛到市場,他就來到了我身邊,溫和地說,今天收獲不錯啊。頗感意外的我一邊局促地應允著,一邊站定和他交談了 起來。談著談著,我發現“大咖”原來還是挺平易近人的!于是,不由自主地,我就向他請教起來:怎樣才能做好收藏?“大咖”當時以魯迅的一句名言“有地方色 彩的,倒容易成為世界的”來回答了我,并進一步說明:緊扣“揚州”二字,你就會慢慢有收獲與心得的。從此,“揚州”才成為我收藏的方向。
經過這么多年的搜集,我的揚州藏品馬馬虎虎也可稱得上是“藏品頗豐”了。從清代記述揚州園亭奇觀、風土人物、書畫藝術的《揚州畫舫錄》及《揚州畫苑錄》初版 本、享譽我國雕版印刷史的“揚州書局”精刻大全套《隋書》,到民國時期享譽文壇的《蕪城懷舊錄》及《揚州覽勝錄》初版本等,再到解放后重獲新生的“三和四 美”、“謝馥春”等老字號的珍貴史料等等,諸如此類的史籍藏品,無不緊扣“揚州”二字。除了文史資料外,與揚州有關的“老照片”也是我集藏的另一個重點, 從民國時期的“揚州映月軒”老照片,到上世紀80年代反映改革開放的老照片,一張張,仿佛是一部靜止的揚州城市變遷發展史。
收藏這么多年來,我最大的心得就是:東好,西好,不如家好!有幸生活在這座有著2500年燦爛歷史與文化的古城中,我們在感到自豪的同時,也要盡我們的所能去收藏她、保護她!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