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佳士得上海2015年秋拍現(xiàn)場
佳士得上海2015年秋拍以6906萬元人民幣(包括買受傭金在內(nèi))的拍賣總額收槌,“典雅生活藝術(shù)"、“中國及亞洲當(dāng)代設(shè)計"、“+86開創(chuàng)"及“亞洲與西方二十世紀(jì)及當(dāng)代藝術(shù)"四個專場共222件拍品中有193件成交,全場拍品的總成交率為87%。相比于去年佳士得上海秋拍所獲得的1.32億元人民幣(包括買受傭金)的成績,今年的成績有所下滑,除受到當(dāng)前經(jīng)濟大環(huán)境疲軟的影響之外,首次上拍的“+86開創(chuàng)"專場主推70后藝術(shù)家以及成名藝術(shù)家的低價位作品,在拍品數(shù)目上調(diào)的基礎(chǔ)上依舊拉低了總估價,而“亞洲與西方二十世紀(jì)及當(dāng)代藝術(shù)"專場中幾件高估價拍品的流拍也不乏為原因之一。

劉韡(1972)《紫氣》,油彩畫布,180 x 300 cm,2009
估價:1,500,000 – 2,500,000 人民幣
落槌價:1,600,000人民幣
“+86開創(chuàng)"
以“+86開創(chuàng)"來自30位藝術(shù)家的33件拍品,其中32件作品最終尋得買家,拍品數(shù)目成交率為96.9%,金額成交率則為99.8%,總成交額為1384.25萬元人民幣。最后一件拍品楊勛《致1947年的騎士街》(2009-2011)自4.8萬元起拍之后無人競拍,最終在5萬至8萬元人民幣的估價基礎(chǔ)上未能成功拍出,也因此致使整場拍賣遺憾未能以“白手套"告終。
除這件拍品之外,陳彧君的《亞洲地境-6平方米 No.20091218》(2009)也一度處于流拍狀態(tài),然而在拍賣接近尾聲時(即將進行最后一件拍品的競價),拍賣師忽然聲明此前由于電話線路故障致使買家未能成功競價。有趣的是,就在這位電話買家給出一個價格之后,現(xiàn)場出現(xiàn)了另一位競價者,最終以略高于最低估價18萬元的19萬元成交。

仇曉飛(1977)《肢僵硬》,油彩畫布,280 × 360 cm,2009
估價:1,200,000 – 1,500,000 人民幣
落槌價:1,600,000人民幣
此前的估價最高的劉韡2009年作品《紫氣》是“+86開創(chuàng)"全場落槌價最高的拍品,在150至250萬人民幣的估價基礎(chǔ)上最終以300萬元的價格成交,雖然電話競拍一度追到280萬的價格,但最終的買家是通過書面委托購得。據(jù)artnet 價格數(shù)據(jù)庫顯示,此前劉韡的“紫氣"系列曾有其他18幅作品于2007至2015年間上拍,該系列 此前最高291萬元人民幣的成交紀(jì)錄分別于2013年佳士得上海首次拍賣及佳士得上海2015年春拍期間創(chuàng)下,此次300萬元的落槌價(買收傭金尚未計算在內(nèi))再次打破了該系列的拍賣紀(jì)錄。
仇曉飛的《肢僵硬》(1977)和屠宏濤的《夢與睡眠結(jié)伴》(2012)最終均以160萬元的落槌價成交,并列成為本場拍賣成交價第二位的拍品。屠宏濤的作品以80萬元起拍,最終由一位電話競拍者收入囊中,160萬元的落槌價僅次于藝術(shù)家于今年6月在北京保利創(chuàng)下的218.5萬元(包括傭金在內(nèi))的最高拍賣紀(jì)錄,成為這位出生于1976年的藝術(shù)家目前在拍賣市場第二好的成績。

屠宏濤(1976)《夢與睡眠結(jié)伴》,綜合媒材畫布,210 × 320 cm,2012
估價:1,000,000 – 1,500,000 人民幣
落槌價:1,600,000人民幣
首次出現(xiàn)于拍賣市場的仇曉飛《肢僵硬》起拍價格為110萬元,買家也同樣是通過電話參與競拍。值得注意的是,仇曉飛在2009年同年創(chuàng)作的作品《看眼睛》曾分別于蘇富比(2009)、北京傳是拍賣(2011)和中國嘉德(2015)進行拍賣,成交價由最初的86萬港幣一路飆升至207萬人民幣,可以部分說明藝術(shù)家目前在國內(nèi)二級市場的良好走勢。
除架上作品之外,此次“+86開創(chuàng)"專場中黃然的影像作品《下一輪才是真實的生活》(2009)、陳天灼的裝置《眼》(2013),以及王思順以黃金為材料的《錯誤的身體2》(2013)均因為媒介的特殊性受到關(guān)注,尤其前兩件拍品在此次拍賣上表現(xiàn)不俗。與“+86開創(chuàng)"上拍的許多拍品一樣,這三件作品此前均未在拍賣市場出現(xiàn)。黃然的無聲影像作品最終以17萬的落槌價由一位電話競拍者購得,高出最低估價8萬元兩倍有余。而陳天灼的巨大“眼球"亦被一位電話競拍者以22萬元的價格收入囊中,此前估價為8萬至12萬元。

陳彧君《亞洲地境 – 6平方米 No.20091218》,丙烯畫布,200 × 300 cm,2009
估價:180,000 – 280,000 人民幣
落槌價:190,000人民幣
亞洲與西方二十世紀(jì)及當(dāng)代藝術(shù)
“亞洲與西方二十世紀(jì)及當(dāng)代藝術(shù)"專場最終以3397.3萬元人民幣(包括買受傭金)收槌,在26件上拍的作品中共有8件拍品流拍,成交率為69.2%。畢加索《19件銀盤》、曾梵志肖像畫《無題》(2001)以及安東尼·格姆雷(Antony Gormley)不銹鋼雕塑作品《領(lǐng)域XXXIX》(2004)作為該場拍賣的前三高價拍品,總共貢獻了1810萬元(落槌價)的成交數(shù)額。

巴波羅· 畢卡索(Pablo Picasso)《十九件銀盤》(Dix-neuf plats en argent; A Complete Set of Nineteen Silver Plates),畢卡索1956年以陶瓷構(gòu)思;銀盤由弗朗索瓦及皮埃爾·雨果(Pierre Hugo)制作共20版、兩個藝術(shù)家副本及版權(quán)副本,1956
估價:9,000,000 – 15,000,000 人民幣 落槌價:9,400,000元
在流拍的作品中此前估價最高的是羅丹(Auguste Rodin)的雕塑《捧著花瓶的女神柱》,在開價500萬元之后無人競拍,遭遇同樣命運的還有此次被放在拍賣圖錄封面上的斯特林·魯比(Sterling Ruby)的《SP58》(2008)。根據(jù)artnet價格數(shù)據(jù)庫顯示,這件巨大尺幅的作品曾于2010年10月在倫敦菲利普斯拍賣行(Phillips de Pury & Co.)上拍,當(dāng)時的成交價為30.6萬美元。一方面這位在倫敦和紐約拍場如日中天、在一級市場難以得手的藝術(shù)家對中國市場而言尚屬陌生,另一方面對比斯特林·魯比2014年7月在倫敦菲利普斯以93.1萬美元拍出的同年創(chuàng)作相同尺幅的作品《SP33》(2008),此番的估價也并不算低。

斯特林·魯比(Sterling Ruby)《SP58》,噴漆、亞克力于畫布,317.5 × 469.9 cm,2008
估價:5,000,000 – 8,000,000 人民幣
流拍
曾梵志的《無題》(2001)上拍時引起了現(xiàn)場的一陣騷動。半個月前在香港蘇富比的秋拍中,曾梵志和馬云共同上演了“馬梵志"事件,然而就在以4200萬港元的成交價拍出《桃花源》之后,一幅品相良好的《自畫像》卻慘遭流拍。種種因素的疊加為曾梵志當(dāng)前在拍賣市場中的表現(xiàn)畫上了一個巨大的問號,為此次在佳士得上海上拍的這件作品增加了懸念。在喊出500萬元的底價之后,拍賣師再次以電話線路溝通不暢為由拖延時間,直到現(xiàn)場的一位女性藏家給出550萬元的競價,這件作品才終告落槌。

曾梵志《無題》,油彩畫布,220 × 145 cm,2001
估價:6,000,000 – 8,000,000 人民幣
落槌價:5,500,000人民幣
畢加索的《19件銀盤》是佳士得上海此次秋拍中成交價最高的拍品,也再次刷新了畢加索作品在中國大陸的最高成交價紀(jì)錄。在幾輪與海外買家的電話競拍中,佳士得北京印象派及現(xiàn)代部副總裁譚波的電話競拍客人成功折桂,據(jù)稱是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買家。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