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一個時代有著民國的味道,旗袍、留聲機、喇叭里的新聞和歌聲,馬路上飛奔的扎著小辮的女孩,大上海十字街口的大戲院,某個斑斕的陽臺伴著女聲傳下一串悠長的曲調,窗格里數著花落的女子,一群隨時準備奔赴戰場的熱血青年......這一個個畫面已經被定格,仿佛是為民國所定制。

不少影視作品也試圖去還原這些畫面,但始終感覺不對,用現在的臉去演繹那個時代的貌,其中好像少了些什么?也許是這個時代人的臉上過于的胭脂涂粉,少了那個時代所有的真實;也許是這個時代的步伐太快,少了那個時代因旗袍束縛而成的凌凌微步;也許是這個時代過于的溫飽,少了那個時代已有的理想……

丁紅衛 《 我的民國 .舊家殿閣》 布面丙烯 50x100cm 2015年
對于民國的描繪太多、太雜,過于的學術或理論讓那個時代充滿了邏輯性,消減了那個時代特有的調性。現在,或許,作為外來人的我們已無資格對其進行還原,最好是以自身感覺對其描繪,藝術家丁紅衛便如是。
丁紅衛筆下的“民國”只屬于自己,正如他所言,自己對民國并沒有進行深入的學術研究,更多的是自身對民國的體會和感受。這種感受起源形成于丁紅衛從小的生活環境中: “小時候,我們家住在單位上的一棟老別墅中,房子是八角形青磚白線的建筑,非常漂亮。里面有許多類似于木質雕花、西式壁爐等民國風的裝飾和物件,我也經常在房子邊撿到一些戰爭年代留下的軍章、碎玉等,那時我覺得這些總是帶給我陰森的感覺。而這些就進入了我的腦海里,成為了對于民國最初的記憶。”

丁紅衛 《 我的民國.夜上海》布面丙烯 50x100cm 2015年
長大后,丁紅衛先生在南京參觀了孫中山的陵寢,當在中山陵拾階而上之時,他卻被深深震撼,曾經可怕和恐懼的感覺轉變為了好奇與鐘情。此后,民國書籍、民國家居、民國老照片、民國小物件都成為了丁紅衛先生鐘愛的玩意兒,他也時常幻想自己如果生活在民國年代會經歷些什么,留下些什么……

丁紅衛 《 我的民國47》 紙板丙烯 22x46cm 2015年
久而久之,這些民國的幻想和經歷漸漸融入了他筆下,沒有對宏觀的事物進行描繪,有的只是懷著一種閑情雅致對民國進行自我的表現。畫很小,畫中的人也很小,就連畫所散發的氣場也很小,這種小反映的是藝術家內心無欲的狀態。

丁紅衛 《 我的民國56》 紙板丙烯 22x46cm 2015年
畫中人物的動態很慢,好像在告訴急速得現代人是不是該放慢些腳步;神情以及畫中色彩的搭配,也反射出藝術家對于民國的詮釋——只屬于自己,不管國破山河,無論風花雪月……

丁紅衛 《 我的民國 .敗軍》 布面丙烯 60x80cm 2015年
當我們走進丁紅衛筆下的民國故事,走進那份或許孤獨、或許沉默的感受,走進某個瞬間的訴說......站在畫前,觸摸年代遺留的塵埃,不禁會問自問我的民國,你在哪里?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