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地時間20日,習近平在英國女王的陪同下來到白金漢宮,觀看了英國王室收藏的中國文物。當然,流入英國的中國文物數量驚人,王室的這次展示自然是 有所選擇的:以展示中英交往史上的文物為中心,回顧了1793年英國大使馬嘎爾尼訪華以后的中英交往。藏品包括瓷器、玉器、油畫、老照片、書籍、人物肖像 等,其中絕大部分為中英兩國皇帝互贈的禮物,或者中國前領導人與英國王室互贈的禮物。比如,乾隆皇帝銅板肖像畫、馬戛爾尼勛爵銅板肖像畫 、大清方形五爪龍紋紅漆盤、1793年贈與英王喬治三世 、1896年光緒皇帝贈與維多利亞女王的鍍金玉蓋松菊詩瓶、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贈與愛丁堡公爵的渾天儀模型等。這些藝術品在整個皇室收藏譜系中未見得有多 貴重,但就中英兩國的歷史價值而言卻極為重要。
在重大外交活動中,英國王室展示收藏,并按照來訪者的身份和時事需要調整展示內容似乎是早已有之的傳統。2011年,美國總統奧巴馬第一次出訪英國 時,伊麗莎白二世女王也陪同他觀看了王室收藏。當時,這一禮遇被英國媒體稱為“美國的榮幸”,美國很多總統都曾經訪問英國,但不是每個總統都有機會參觀王 室藏品。有趣的是,王室在展示了提香、魯本斯、倫勃朗等老大師作品之外,一些帶有美國西部蠻荒風味的油畫和攝影作品都在展廳中出現。這可以說是英方特意為 奧巴馬作的調整。

《Agatha Bos1641》(油畫),由喬治四世于1819年收藏

《Eos》(油畫),系維多利亞女王1841年送給阿爾波特王子的圣誕禮物
英國王室究竟擁有多少藝術品?目前為止,準確的數字尚未公開。況且,王室收藏是個不斷變動的體系,除了購藏之外,外交活動中的國禮也是其收藏的一部分。
去年7月,英國皇室對其收藏的重要畫作展開一場“規模空前”的調查。截止當時,《藝術新聞/中文版》得到的皇室收藏畫作的數目為7564幅油畫。這 是500年來這個數目首次得到確認,并且,所有作品都將被查驗品相,并拍照存檔。其中,大部分畫作的照片都將上傳到皇家收藏基金會(The Royal Collection Trust)的網站上。
皇家收藏基金會是英國王室藝術品收藏的管理者,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規模且最重要的藝術收藏托管機構。在其官網上,第一財經看到了基金會明確地寫下 英國王室收藏的屬性,并模糊地提及了收藏總量:“收藏涵蓋了所有的高雅藝術以及裝飾藝術品類,總體超過100萬件。這筆收藏是對過去500年中英國皇帝和 女王品味的記錄,這種記錄既重要也獨特。”

英國王室具有悠久的收藏傳統。王室收藏發展到現在這樣的壯觀程度,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歷代君主的集腋成裘
英國王室的收藏始于1660年王朝復辟,君主立憲制確立之后。而在此之前,英國王室的重要收藏曾經歷浩劫。查爾斯一世被判死刑之后,奧利弗·克倫威爾下令,將國王的藏品全數變賣。
王室收藏發展到現在這樣的壯觀程度,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歷代君主的集腋成裘。其中,威爾士王子、喬治三世、喬治四世、維多利亞女王和艾伯特王子、瑪麗女王、喬治五世國王夫婦都為王室收藏立下汗馬功勞。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英國法律,這些收藏都不屬于君主個人,而是其作為君主為整個國家以及他(她)的繼承人所持有。英國王室也致力于向公眾開放其收 藏。在英國各地,總共有13處宮殿以及官邸陳列皇室收藏的藝術品。其中包括溫莎城堡、白金漢宮、漢普頓宮、倫敦塔、肯辛頓宮、奧斯本宮、御碑亭等地。在這 些陳列中,藝術品按照原來的方式擺放,讓藝術品與建筑、室內裝潢更好地融合,而并非普通的博物館或美術館的陳列方式。此外,還有總共不少于3000件的收 藏品,常年在英國當地展出,并出租給世界各國博物館做展覽之用。展示之外,電子化也是皇家收藏基金會正在著手進行的工作。據基金會介紹:目前已經有23萬 8千件藏品完成了電子化,并公布在互聯網上,人們可以看到這些藏品的照片。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