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東正2015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預展時間:11月17日-11月18日
拍賣時間:11月19日
預展及拍賣地點:北京凱賓斯基酒店三層宴會廳

曾國藩(1811-1872)行書七言聯北京東正2015年秋拍 紙本立軸 1868年作 備注:曾國藩九弟曾國荃上款。203×48cm×2 約8.8平尺(每幅)
曾國藩在晚清身居高位,國家重臣,南征北戰,日理萬機。但是他在百忙之中,還抽時間教育兄弟、子侄,有他及時耐心的教導,才使兄弟少走彎路,各成其才。
曾國荃(1824-1890),曾國藩的九弟,湘軍主要將領之一,因善于挖壕圍城有“曾鐵桶”之稱。咸豐二年(1852)取優貢生;咸豐六年,攻打太平軍“有功”賞“偉勇巴圖魯”名號和一品頂戴。同治三年(1864),曾以破城“功”加太子少保,封一等伯爵。 同治間,與郭嵩燾等修纂《湖南通志》。 1875年后歷任陜西、山西巡撫,署兩廣總督。光緒十年(1884)署禮部尚書、兩江總督兼通商事務大臣。光緒十五年(1889)加太子太保銜。翌年,卒于位,謚“忠襄”。

曾國荃(1824-1890)
曾國荃,是曾國藩的眾兄弟中比較出色的一個。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中立下過赫赫戰功,當時在攻打南京時,曾國荃想獨自攻下南京,以此揚名立萬,獨占風流。但是,南京作為太平天國的都城沒有那么容易攻下,時間一長,輿論四起,湘軍內部也出現一些不安因素。曾國荃急火攻心,輾轉難眠,積憂成疾。曾國藩得到消息后,寫信勸解曾國荃:“不要代天主張。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要太功利,看淡些反而能清楚的分析當前的形勢,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曾國藩還寫道:“從古到今,大戰爭的勝利、大事業的萬變,人的謀劃只占三成,七分在天意。很多時候,付出很多努力的人不一定是成名的人,成名的人也不一定就是能享福的那個人。像攻克武漢九江、安慶那樣,付出努力的人就是成名的人,那是天意,不能強求。但那卻是不可靠的,只有在盡心盡力上下功夫,不求一時的功名、享福,才能成就更長遠的大事業。”
他不斷的囑咐、勸誡曾國荃要淡泊名利,可是曾國荃年輕氣盛,哪里聽得進去,他本人在行軍打仗方面也確實有本事,在攻打南京時,每一場戰役都是在極其艱難的情況下取勝的,最終成功奪取南京。曾國藩又勸他,不要居功自傲,富貴功名都是人世間的浮華。可是曾國荃在上奏折時,極力強調自己在戰爭中的功勞極大。而清政府此時極怕曾國荃這個有能力的人物登高一呼,給清政府造成威脅,所以越強調自己的作用極大,越對自己不利。
曾國荃功高受謗,再加上曾國荃在進入南京城時,搜刮大量財物,沒有交公;讓他進駐上海,他卻執意不聽,非要攻打南京不可。這些追究起來,也是可大可小的。曾國藩當然要比其弟深思熟慮得多,也更諳熟為臣之道。他急忙以曾國荃病情嚴重為由,請求將弟弟開缺回籍。
返回家鄉的曾國荃對曾國藩滿腹怨言,自己分明戰功赫赫,卻非讓自己功成身退,他不理解兄長。曾國藩勸他不要總想著做什么翻天覆地的大事業,能忍辱才能負重,大丈夫能屈能伸,不要計較一時的得失。曾國荃聽不進去,處處讓兄長下不來臺。
曾國荃在以后官場中摔打歷練,終于能領會兄長的良苦用心。開始反省自己,學著控制自己的情緒。1866年,曾國荃起任湖北巡撫、陜西巡撫、山西巡撫。在任山西巡撫期間,正逢山西久旱無雨,赤地千里,曾國荃多方措款、籌糧,辦理救災度荒事宜竭盡全力。當地百姓對他感恩戴德,曾專門修建生祠,以紀念他。
曾國藩1868年為九弟曾國荃所作行書七言聯,用紅地灑金箋紙作大字行書,自作聯句“紫殿深沉頻視玉,喬林老翠自生光”,用筆沉著穩健,雖歷經百余年,用筆用墨軌跡清晰可見,品相尚好。
曾氏對聯多見于四尺對開尺寸,此聯雙幅總計約18平尺,為極少見之大聯,寫得亦尤為精彩,不可多得之代表作。其為弟所作,頗具用心,揮涕丟筆,稍敘襟懷,并落長款,是兄弟情義的最佳見證。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