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東方雍和國際版權交易中心主辦,千和集團和千和匯協辦的“千和匯首屆文化投資與文化消費論壇”在京舉行。針對很多人都覺得收藏圈的水深的問題,觀復博物館館長、知名文化學者馬未都在現場表示,“這一行的水不深,就是水渾。”
藝術市場趨于冷靜回顧中國藝術市場的發展,馬未都現場介紹說,中國藝術品市場自1992年中國第一場拍賣作為開始,到現在已經有20多年時間,這其中公 眾對收藏經過了從不認知到認知,從淺認知到深認知的過程,當然也經歷了波折起伏。今天在整個國家進入新常態的情況下,藝術品市場也變得比較冷靜,這種冷靜 會讓藝術品市場越來越趨于正常。
今天,藝術市場的發展與國家經濟走勢密切相關,馬未都在現場表示,“在市場好時好東西肯定蜂擁而至;但 整體表現不好時,并不代表沒有機會,這可能更多取決于個人認知。近些年我們全社會的認知在大幅度提高。”據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記者了解,在藝術收藏 中,鑒定和估值一直是藝術市場的頑疾,現在尚沒有這方面的權威機構,甚至有人認為目前市場上百分之九十五的藏品是贗品,所以社會形成了“收藏圈水很深”的 認知。對此,馬未都認為,“這一行的水一點都不深,只是水渾。”
當下社會進入全民收藏時代,馬未都特別強調,首先要調整心態,不能急于 求成,“我老說收藏第一件事要戒貪,第二是謹慎,因為有一個很致命的問題就是真偽。”當代藝術品收藏,要考慮藝術家的產量,這對收藏都會產生影響;對于藝 術機構的產品,比如收藏級的,如果在保證一定數量的情況下,肯定對未來是有好處的。但從投資角度講,是要看大勢,還要看機緣的。同時,不能超出自己的能 力,量力而行,“我是反對借錢做這個事,什么時候有寬裕的錢可以做。”同時,馬未都認為今天社會有兩大特征:第一,無形大于有形,比如我們現在購買的奢侈 品,價格中最大一部分是品牌費;第二,文化大于科技。
藝術品收藏市場變得比較冷靜
藝術品收藏市場變得比較冷靜
藝術品收藏市場變得比較冷靜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定制獨一無二
打造專屬手機殼!
打造專屬手機殼!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