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乾隆御寶白玉坐龍方璽 印文: 自強不息 尺寸: 4.3 x 4 x 4 公分,1 3/4 x 1 5/8 x 1 5/8 英寸
歐洲私人收藏,購于六十年代,此后家族收藏
倫敦邦瀚斯2010年11月11日,編號55
2015年10月7日,香港蘇富比2015秋拍“重要中國瓷器”專場在香港會展中心舉槌,其中,一件“清乾隆御寶白玉坐龍方璽”以1300萬港元起拍,最終以2000萬港元落槌,本件拍品此前估價為2000萬至2500萬港元。
乾隆皇帝寶璽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用同一印文不斷刻製材質不同的寶璽,“自強不息”可謂其中的代表。據不完全統計,乾隆皇帝用“自強不息”刻製的寶璽多達45方,1 此次香港蘇富比徵集到的“自強不息”璽即是其中的一方。此璽白玉質,云龍鈕,陰文篆書“自強不息”四字。此寶原是三方一組套印中的一方,另外兩方則是「延春閣」璽和「八徵耄念」璽。此套璽印在《乾隆寶藪》中有明確著錄(圖一),將其與《寶藪》對比,無論是印材的質地、大小,還是印文的篆法、佈局都與書中的著錄相符合。
乾隆皇帝的一生經歷了諸多對他自己來說具有重要意義的歷史時刻,比如乾隆四十五年(1780)的七十萬壽、乾隆四十九年(1784)喜得玄孫五世同堂、乾隆五十五年(1790)的八十萬壽、乾隆六十年(1795)的退位成為太上皇帝等等,對于每一個這樣的歷史時刻,乾隆帝似乎都進行過精心的安排和籌畫,留下了大量可供后人追述的文獻和遺物。在這些文獻和遺物當中,諸多御用寶璽就是以這些歷史時刻為背景,以其當時自身的狀態和心理為表達物件的特殊產物,無疑是值得我們特別予以關注的。此次蘇富比公司徵集到的「自強不息」璽就是乾隆帝晚年眾多與他八十壽辰有關的御用寶璽中的一方。
此方“自強不息”璽云龍鈕雕制十分精細,刻製引文的手法極為流暢爽利,中規中矩,嚴謹規范,體現出當時蘇州玉工極高的琢玉水準。
1 郭福祥,《明清帝后璽印》,北京,2003年,頁154。
2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合編,《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匯》,北京,2005年,卷53,頁128,乾隆五十七年十二月「行文」。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