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云《還記得我們嗎?》

徐開利《紀念碑》
由江蘇省文化廳主辦、江蘇省美術館承辦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江蘇省美術作品展”,在江蘇省美術館開幕。藝術家們圍繞著抗日戰爭主題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與積極的創作實踐,展出作品包括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和水彩多種形式。據悉,展覽將持續至13日。
籌備半年 百余幅主題創作震撼人心
作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戰勝利70周年相關活動之一,本次展覽共展出作品118件。江蘇省文化廳藝術處副處長李慧介紹,文化廳從今年年初起就開始進行相關籌備工作,一方面是遴選作品參加文化部等主辦的“鑄魂鑒史 珍愛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美術作品展”,一方面是組織這次江蘇省美術作品展。“此次我們一共有四張作品入展‘鑄魂鑒史 珍愛和平’,分別是高云的《還記得我們嗎?》、高洪嘯的《徐州會戰》、陳明的《我們的隊伍向太陽》、程勉的《血寰·南京大屠殺》。能入選這個國家大展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思想性、歷史性、觀賞性、藝術性多個方面都過硬。因此,我們這次省展,也把四張作品的復制品或局部作品帶到了現場進行展出。”
“年初籌辦省展時,我們曾經擔心過。因為大型主題創作原本不是江蘇藝術家們的強項,這個題材也很難表現。但是近年我們對現實主義創作的重視也收獲頗豐,半年來,共收到了三百多件作品,全省各地的藝術家積極性都非常高。這次展覽不同于一般的美術展,可以說是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典范。”李慧說。
著名版畫家徐開利也參加了此次展覽。在他看來,“主題展覽是一次命題作文,畫的不是我們每個藝術家最擅長的種類,對創作的要求比較高,分量也比較重。”他此次參展作品《紀念碑》,主要表現的是對抗戰時期航空烈士的紀念。“南京有世界上首座國際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我特別去了一趟,搜集了很多素材,創作了這張作品。《紀念碑》上的八個英雄形象是真實的,是當時來自中國、美國、蘇聯三國的抗戰航空英雄。創作這樣的作品是我們應盡的義務。”
珍惜當下 用藝術創作銘記歷史
昨天上午,高云、陳堅、程勉、王野翔、邢健健等參展藝術家也來到現場。
程勉先生如今已逾80歲,他的木刻版畫《血寰·南京大屠殺》十分震撼人心。這組版畫一共有十四幅,集中反映了日本侵略軍的殘暴行徑。“這組版畫我分了兩個時間段來創作,一是1984到1986年,創作了部分比較小的作品,二是2009年到2011年,我又創作了主題場景的部分,是我創作思想的完整表現。”
陳堅的油畫《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時·南京》現藏于中國美術館,此次展出的是一張仿真復制品。他告訴記者,這張作品從創作想法伊始,到作品最終完成,一共花了十六年的時間,搜集了很多歷史資料和創作資料。
現場邢健健的油畫《偉大的墻》極為引人關注。作品一共由206張油畫構成,占據了展廳中的一整面墻。“我根據相關資料,刻畫了206位抗戰時期的民族英雄。我用油畫的形式對照片等進行再加工,一是希望用不同的藝術性來表現,二是希望銘記這段歷史。”
此次展覽,王野翔共有四張作品進行了展出。其中《國寶南遷》格外引人關注,描繪的是在抗戰期間文物戰線的專家們,克服種種艱難險阻,最終護得國寶安全的畫面。他打破了時空的概念,把相關的場景都在一個畫面上體現了出來。
高云的代表作《還記得我們嗎?》,刻畫的是新四軍女兵的形象。他告訴記者,這是他為紀念新四軍建軍70周年時所創作的,具有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當有人問起,畫面描繪的女兵太過整潔與干凈,是否存在過度美化的嫌疑時,高云笑著說,真實有兩種,一種是視覺上的真實,一種是心理上的真實,這張作品,還原的正是心理上的真實——她們為中華民族的勝利獻出了青春生命,在我們心中她們就是最美麗的形象。
“希望大家在看展覽的過程中緬懷逝去的烈士,同時感悟和平來之不易,珍惜當下。”高云說。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