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瞧見一篇石建邦的藝評——《天下第一裝逼犯:乾隆》,心尖兒都樂顫了。現(xiàn)在給各位愛親們分享幾段頂精彩的:
乾隆活了88歲,自詡風雅,裝逼一生。他愛舞文弄墨,據(jù)統(tǒng)計一生寫詩有43630首。平均兩天"拉"三首。要知道一部《全唐詩》,一共收了2200多位詩人的作品,總共也就48000多首。更不要說陸游,算是高產(chǎn)的,一生作詩也就近萬首。當時的一班 文臣把乾隆的詩捧上天,"金聲玉振、涵蓋古今","神龍行空,瞬息萬里"。但我們現(xiàn)在能記得哪一句是他寫的?對不起,一句也記不起來。
乾隆有"詩歌控"也就算了,但他到處亂涂亂畫,文字污染得厲害。舉凡名勝古跡、建筑牌匾、文房擺設、書畫珍玩,只要是能寫字的地方,或者說只要眼睛看得見的地方,都是他的"御題"字樣,無孔不入。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談到乾隆的書畫收藏,這位破壞狂的行徑更是令人發(fā)指。錢謙益曾說:"余觀古人書畫,不輕加題識。題識蕪煩,如好肌膚多生疥癘,非書畫之福也。"(《絳云樓題跋》)無奈書畫珍品只要到了乾隆手里,少不了糟蹋玷污。他的圖章有數(shù)百上千方,收藏印有常用的所謂"五璽"之外,晚年的"八徵耄念之寶"和"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不但印面巨大,而且惡俗無聊。蓋在畫面的顯要位置,是占有欲的觸目標記。再加上他那蚯蚓走泥般的爛字,題滿畫幅,將一件畫作弄得牛皮癬般傷痕累累,非惟割裂整體構(gòu)圖,對觀賞者也是一種強奸。三希堂,就是一間裝逼樣板房。就說里面那本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吧,乾隆前后題記七十多處,印章累累。王書本幅短短兩行字上面,就蓋有"石渠寶笈"、"養(yǎng)心殿鑒藏寶"、"乾隆御覽之寶"等印章十多個。周邊的題字印記,密密麻麻,更是到了見縫插針的地步。似乎不斷提醒人們:這是我的收藏!我的收藏!我有文化!我有文化!我覺得很有必要出一本畫冊,將畫中他的圖章題跋全部用電腦去除,以還書畫名作被"糟蹋"前的面目,回歸藝術(shù)的處子之身。
這么精PI的言論,不妨再跟上幾條留言帖,大家一起樂樂唄:
乾隆爺,您真不容易呀!但原諒小的,您老人家實在槽點滿滿!您覺得委屈?所謂真金不怕火煉嘛!先出示證據(jù):



《富春山居圖子明卷》局部,幾乎所有的空白處都被乾隆題了字
這作品,眼熟吧?沒錯,它是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不過,是別人仿的!只是,萬歲爺認定這是張真家伙。據(jù)說,他游江南的時候,到了富春山,每走到畫中相符處,都要興(mei)致(shi)滿(xian)滿(bai),詩(lang)興大發(fā),在畫中開森地題詩。游玩回來,整幅畫面都是擠密挨密的字,和他那一大套印章。So,這么一幅高格調(diào)的高仿版《富春山居圖》就成了這幅死氣沉沉的板滯模樣。
萬歲爺這鑒賞格調(diào),還真值得吐槽一下。地球人都造——《富春山居圖》一直被臨摹,從未被超越!但是,就是這么位“博學”的萬歲爺,捧著個贗品,走也看,躺也看,坐也看,可真是愛不釋手!明明真品“無用師卷”在他旁邊啊!!他竟把它列為次品!!不過——幸好他看走了眼兒,不然這真品還不知道要糟蹋成什么樣兒!
他題過的畫沒上萬,起碼也抵千。他那一套大印章,敲在書畫精品上,真讓人哭(zhen)笑(xiang)不(ma)得(niang)!不信,你瞅瞅,看堵不堵得慌?

趙孟頫《幽篁戴勝圖》故宮博物院藏
這是一只被碩大圖章與題字包圍了個“籠中鳥”,好伐?

趙孟頫《紅衣羅漢圖》遼寧省博物館藏
沒有右邊的題字,及碩大的印章,我真心覺得畫面意境要清明空曠得多啊!

乾隆印章
萬惡的印章啊


乾隆御題貫耳方壺
你以為乾隆的興趣只在書畫上面嗎?你真是圖樣圖森破!瞅見他的玉圭題詩,頓時閃瞎了小編君24K純金的狗眼!

詩題錄如下:
周尺還贏一尺余
對之疑對鞠躬
如辟邪那有邪堪辟
閱古因之緬古初
乾隆御題
萬歲爺呀,您老想弄拎清這根長棒子是“圭”還是“尺”,也沒必要叫人刻在上面吧?你雖蠻子出身,但把泱泱中華的“圭”整成“尺”,還刻出來,加上這打油詩又沒多大意境,后人看到肯定要覺得你丟人的!
你看,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張廣文就認為:“古玉上刻御詩是破壞行為!”其實,現(xiàn)存清代宮廷玉器中,刻有乾隆題詩的古玉有很多。乾隆根據(jù)《周禮》的記載,把新石器時代的古玉普遍認作是西周的,目前臺北故宮所藏的一批新石器時期的玉圭就是例子,不僅年代搞錯了,而且乾隆認為它不是圭,是尺。

至于您整的那個《石渠寶笈》,瞧著好像蓋世武功秘籍!但里頭真收錄了好多次品贗品啊!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