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香港蘇富比宣布將于2015年香港秋季拍賣會推出日本當代藝術家吉原治良的作品專場“圓·學——吉原治良珍藏”,這將成為首個吉原治良作品的專場拍賣會。吉原治良乃二十世紀日本前衛藝術運動“具體派”的創始人,該拍賣專場包括逾20件畫布、紙本及陶瓷作品,同時還包括吉原治良所藏白發一雄的畫作。
自從2006年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上崛起以來,眾多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在拍賣場上拍出了天價,張曉剛、王廣義等當代藝術“F4”組合,以及劉小東、曾梵志的作品,此起彼伏,好不熱鬧!而此時,日本藝術家的市場并不十分活躍,事實上,日本當代藝術在2000年之后似乎就一直黯無聲息。日本拍賣市場不夠活躍,使得當代藝術市場這一產業鏈未能完善起來,導致日本民眾對本國當代藝術的熱情遠遠不及對西方藝術抱有的興趣。
近些年,中國當代藝術市場價位的高企給后來接盤者帶來了恐懼,尤其如今面臨資金緊缺、市場信心下滑的市場調整階段,此時,國際市場尋找“價值洼地”也就成為了必然!尤其,日本藝術市場的復蘇和日元疲軟都有助于藝術品的出口,因此持有日本當代藝術品的日本藏家也更愿意把藝術品提供給國際市場。
香港佳士得2014年秋拍開始關注起日本“具體派”藝術,拍品中一件白發一雄的作品《海炎》被上海龍美術館館長王薇以2364萬港元的價格拍下;2015年春季,白發一雄的作品《十萬八千本護摩行》在香港蘇富比春拍上也拍出了2408萬港元。蘇富比和佳士得一直有推出新藝術家、開拓新市場的傳統。他們一般會在知名畫廊代理運作的基礎上,根據市場的需求推出新晉藝術家的代表作品,通過拍賣的推廣和成交,達到強化藝術家市場地位與價位的作用。從佳士得和蘇富比陸續試水日本藝術品的運作來看,這次推出吉原治良個人拍賣專場是有備而來,水到渠成。
在內地市場上,如今也偶爾可見日本藝術家的作品,主要是在一些大型畫展和網絡微拍上,這里面最受關注的是村上隆、草間彌生、奈良美智三位當代藝術家。筆者以為,未來,因為中日關系、兩國文化差異等原因,日本當代藝術家能否被中國收藏界所認同,也許還有一段較長的路要走。(中央財經大學拍賣研究中心研究員季濤)
日本當代藝術會被國人接受嗎
日本當代藝術會被國人接受嗎
日本當代藝術會被國人接受嗎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定制獨一無二
打造專屬手機殼!
打造專屬手機殼!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