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光倒回到1994年8月7日,中國大地痛失了一位影響巨大的藝術大師——劉海粟,今天是海老逝世二十一周年的日子,讓我們深情地緬懷這位現代美術教育的拓荒者、中西美術的創造者、跨時代的藝術大師,難忘他對現代教育做出的杰出貢獻,亦難忘他在藝術創作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山水清音》尺寸:137×56cm
海老1896年生于江蘇武進縣,17歲便于張聿光、烏始光創辦了中國最早的美術學校——上海圖畫美術院,1930年改稱為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該校為近現代美術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同時他還引進了西方美術教育方法,補充了我國傳統藝術教育的不足。海老對近現代美術教育作出的巨大貢獻,值得我們永久敬慕、瞻仰!

《雨中黃山》 1981年 尺寸:68×137cm
在藝術實踐上,海老能融貫中西,在中國畫、書法、油畫上均取得了累累碩果。他的中國畫創作飽含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堅實蒼渾的筆墨功力,且又重視從大自然中汲取新鮮富有生命力的藝術營養,乃至93歲時仍“十上黃山”,晚年所創潑墨潑彩大寫意法,氣勢恢宏、內力外揚、激情豪邁,作品迸發出熊熊的藝術生命力,是其藝術創作的最輝煌時期,著名學者謝海燕曾評論海老藝術輝煌期為1977—1988年的12年。

《無量壽佛》 尺寸:150×82.5cm
同時,海老在書法上也造詣精深,他的書法渾厚遒勁,頗具金石氣,這受他長期臨學大篆的影響,線條有古拙意味,寫字時多行筆穩健,筆速緩慢,力求雄健,即便“飛白”處也骨力雄強、力透紙背, 盡顯“錐劃沙”、“屋漏痕” 之氣勢。

《披狐皮的女孩》 1919年 尺寸:60×45.5cm
海老的藝術與人生是豪情與天才的融合,他從未放下過手中的畫筆,因為藝術與他的生命已融為一體。即便是在文革動蕩時期,白天挨批斗,晚上他依然能心平氣和地作畫,畫畫已成為生命的一種必需,藝術融于血液,激發了其旺盛的生命力。

《無錫太湖》 1954年 尺寸:120×67.7cm
著名美術理論家邵大箴稱劉海粟為“人民的兒子”, 海老晚年把畢生的900多幅重要作品及收藏一生的宋元明清藏品全部捐獻給國家,奉獻于人民,表現出他崇高、虔誠的愛國之情,表現出他作為人民的兒子的一片赤子之心。

《黃山溫泉》 1954年 尺寸:92×71cm
人民永遠不會忘記海老在美術教育上的拓荒之功,更難以忘記他在藝術創作上所取得的創造性成就。

《黃岳人字瀑》 1982年 尺寸:128×64.2cm
上海嘉禾秉承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傳播中國書畫藝術,提高中國藝術品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不斷推出陸儼少大師、謝稚柳陳佩秋大師、程十髪大師作品專場、《閎約深美》——上海美專名人作品專場,本專場作品由劉海粟大師之女劉蟾先生和陳大羽外孫韓寧寧先生作為顧問嚴格把關審定,以及國內首個關良大師作品專場。在這些藝術大師的學術影響力得到充分肯定的同時,我們也努力深掘他們在藝術市場上的地位。各專場由權威鑒定專家各藝術大師的家屬作為顧問審核把關,高成交額和成交率在業內得到了一致好評與高度認可。

《行書四言聯》 尺寸:229×51.5cm×2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