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祥
隨著上海春季藝術品拍賣市場落下帷幕,2015年內地春季藝術品拍賣暫告一段落。雖然京強滬弱的局面依然存在,然而投資熱點已經從單純的投資型向實用性、研究型轉變,而京滬兩地拍賣行在策略上則出現了明顯的分化。
逆勢而上各有熱點
“2015年內地第一輪春拍,北京,以中國嘉德首場拍賣旗開得勝拉開序幕,嘉德順利成交18.73億元,相比2014年秋拍的17.06億元有所增加。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嘉德有兩件拍品超過億元,潘天壽的《鷹石山花》高達2.79億元,創造了潘天壽作品的世界紀錄。李可染的《井岡山》高達1.26億元,亦是天價。在當前相對低迷的市場環境中,可謂獨占鰲頭,超出了市場的預期。” 中國嘉德董事總裁兼CEO胡妍妍女士說,“嘉德的拍場上古代書畫逆勢走強,金農《華山廟碑》冊以4025萬元創金農書法拍賣價格紀錄,鄭重的《江山勝覽圖》卷以4600萬元成交,乾隆皇帝的《仿趙孟頫汀草文鴛圖》以1242萬元成交。北京春拍的走勢,已經從風向標——嘉德春季拍賣中看出端倪,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書畫市場依然會在合理的幅度內平穩增長,成交量穩居第一。尖端藝術品的成交趨向良好,經受得住市場的考驗,‘天價’作品會偶然出現,符合藝術市場的常態。市場整體繼續縮量,追求質量提升。”
如果京城的拍賣行打的是“集團戰”的話,那么滬上的拍賣行則是“游擊戰”,通過具有特點的拍品來吸引藏家的興趣。在朵云軒春拍中,第三度推出的品牌專場《朱昌言藏書畫專場》,名家收藏專場,依然在平淡的市場中凸顯魅力。工美20周年慶典拍賣引來眾多買家和同業前往祝賀,人氣旺盛。“我們今年春拍雖然只推出了4件賴少其的舊藏書畫,但每件拍品都受到了藏家的追捧,特別是謝稚柳《山村飛瀑》以450萬元起拍, 場內多位買家競拍,拉鋸5分鐘后終以 910萬元落槌,以1046.5萬元成交,成為本專場首件千萬元作品。項圣謨《臨韓滉五牛圖》的競拍過程長達20多分鐘,落槌價達到了1920萬元。”
藏家心態微妙變化
雖然作為京滬兩地的主要拍賣行的成交依然保持強勢,但是據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AMMA)不完全統計,截至6月底,2015年春拍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成交額為211.62億元,同比下降36.9%。
具體到各大門類來看,中國書畫上拍92,818件,成交了27442件,成交率僅為29.57%,同比2014年春拍減少了22.15%,成交總額同比縮水了45%,僅為82.5億元;瓷雜板塊整體上拍水平也是參差不齊,精品數量不多,成交額同比下降31.9%,成交率同比下降13.3%,呈現全面縮水;而此前一度被寄予厚望的現當代藝術板塊也表現得不盡如人意,成交額同比下降47%。
在整體市場出現“二八”分化的情況下,今年藏家的心態也發生著明顯的變化,出手依然“闊綽”的劉益謙,在北京匡時的春拍中以1.29億元買下3幅巨作。其中,《宋人摹郭忠恕四獵騎圖》以8050萬元刷新今春古代書畫最高拍賣紀錄;南宋《呂祖謙告身》、《司馬伋告身》分別拍出2875萬元、2012.5萬元的成績。而在上海的拍賣市場上,劉益謙的出手卻相對顯得比較“吝嗇”,除了在上海工美競拍過謝稚柳《山村飛瀑》,但未最終購得之外,很少看到劉益謙在今年上海的藝術品拍賣市場上有過大的出手。對此,劉益謙表示,“北京的拍賣市場在今后的一段時間內,將依然成為了內地藝術品拍賣市場的中心,特別是拍品的征集力度、品質以及宣傳策劃上,將依然成為市場的關注點。”
相比北京的“大刀闊斧”,上海的藝術品拍賣市場則講究“精耕細作”。朵云軒第三度推出的品牌專場《朱昌言藏書畫專場》此次上拍作品共42件,都是首次亮相拍場的“生貨”。最后,本專場以總成交額約1854.03萬元,成交率100%,再獲“白手套”佳績。其中吳湖帆在1965年創作的《花木》立軸四屏以575萬元成交。而從藏家的構成來看,許多“意料之外”的買家無疑是最大的看點。
上海泓盛推出的“周信芳舊藏專題”中,周信芳所遺留古墨28錠、硯臺2方、印章5枚均由相聲演員郭德綱拍得。郭德綱之后發微博稱,“深夜瞻仰,不勝唏噓。唯以此心,向大師致敬”;在上海工美的拍賣會上,“帽子哥”李笠在買下陳大羽的齋名以及沈尹默的成扇;蔣再鳴和曹向東在上海工美秋拍中,共同爭奪傅抱石的扇面,最終被曹向東購得。這些原本與藝術品市場毫不相關的人,或者業內的專家紛紛參與上海的藝術品拍賣,顯示出上海市場的拍品魅力絲毫不遜于北京,這種精耕細作的成交,其交割率無疑會更有保障。胡妍妍表示:“綜觀上海市場,其總體量與北京無法抗衡,各家公司,紛紛尋找除中國書畫以外的‘增長點’,比如金石拓片、名硯古墨等小品類,深度挖掘, 關注小眾市場,在競爭中開辟新徑。”
未來行情或現分化
春拍的大幕雖然已經拉起,但是對于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參與者來說,接下去的走勢依然十分受到關注。在判斷未來行情的時候,有一個因素是必須被考慮的,這就是中國的資本市場,特別是股市的表現。今年的春拍之所以能夠出現億元天價,以及精品受到追捧的情況,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這輪牛市行情所帶來的財富效應,也難怪有人在上海工美推出的陸儼少《萬山紅遍》和項圣謨《臨韓滉五牛圖》高價成交后,戲言這要感謝火爆的股市,買回去的藏家一定希望自己的股票能夠繼續漲。
然而,在此前的股市大跌中,一系列的非理性因素導致了許多投資者財富的大量損失,特別是其中還有不少是目前藝術品市場的參與者。在此情況下,我們可以判斷的是,人們對于藝術品市場的熱情,應該比春拍的時候有所降溫。雖然,目前市場上也有聲音認為,藝術品拍賣市場可以對于資金起到避險的作用,但是不容忽視的是,藝術品流動差的特點,對于許多在資本上市場已經“失血”過多的投資者來說,無疑是一大短板。特別是資本市場一旦出現反彈等情況,市場最需要的還是“子彈”。
在目前的情況下,我們很難奢求下半年的藝術品拍賣市場帶來更大的驚喜,一味依靠重量級拍品來追求高成交額的時代或者已經過去,對于拍賣行來說,追求的可能是高成交率,以及之后的高交割率。以上海藝術品拍賣市場為代表的“精耕細作”,特別是在藏家的多樣化來源上,或者會在秋拍中的優勢盡顯。而對于北京的拍賣來說,名家特色專場依然是最大的亮點之一,但是成交屢屢突破千萬元,甚至超億元的場面,在今年的秋拍中,或許將更加稀有,而面對著拍后不付款或者付款慢的問題,有可能是兩地拍賣市場都應該引起警惕的。
2015春拍:天價背后冷熱不均
2015春拍:天價背后冷熱不均
2015春拍:天價背后冷熱不均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定制獨一無二
打造專屬手機殼!
打造專屬手機殼!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