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容華貴的牡丹、素韻雅潔的白蓮、隨風搖影的翠竹、蒼澀古拙的殘荷。品讀陳擁軍的畫作,不難發現,其筆墨語匯秉承于傳統,境界格調生發于心悟。石濤曰:“夫畫者,從于心也。”陳擁軍的畫作有一種大氣之美,一種超越畫面上的深遠心境蘊于其中,給予觀者無限的寧靜與安適,并伴隨清新雅致的悠遠意境。

《溪上閑情》50x110cm

工兼寫(雙喜圖)

工兼寫四條屏(春)

春色融融
陳擁軍的繪畫作品流動著獨特的韻味和特定的氣質,鮮活靈動,猶如一股鮮活的生命躍于紙上。以生動的“氣韻”來表現花鳥內在的生命和靈魂,以饒有意趣的墨彩來傳達景物的精神和韻律;在創作過程中,以寫意作為繪畫的基本精神,同時,強調畫作的格調與境界。境界等同于格調,有境界即有格調,陳擁軍深刻把握住了這其中的要領,時刻注重將其表達于畫中,展現出筆墨精到、格調高雅的趣味。

白荷鴛鴦

茶花勝戴鳥

楓影

金香有約(55x66cm)

牡丹雙蝶圖
陳擁軍的筆墨,一方面繼承了傳統筆墨所積淀而成的繪畫語言,另一方面,又結合自身特點形成了獨特的筆墨方式。畫中的境界,既包涵概括了他本人對于繪畫的審美與理想,也傳達了情景交融意在畫外的花鳥情。繪畫母題的選擇、理想境界的格調無不體現了陳擁軍精神指向和理想訴求:在感悟中寫意,于頓悟中求真,在漸悟中生變。

八哥枇杷圖

春和日麗

富貴白頭鳥

合歡圖[66x66cm]
大部分人對于中國畫的理解存在誤區,認為工筆只講究精謹、細膩,與寫意無關,其實不然。不論是細麗的工筆還是揮灑的水墨,都需達到寫意的境界方可傳神,都應講究筆墨與心靈的溝通方可達意,最終才能抵達意境和格調崇高境界。因此,陳擁軍的工筆發揚意在筆先的傳統,同時吸收西洋繪畫和日本畫中的精華,并揉和工藝美術中的構成意識,面對客觀物象他描繪工整、精細,同時又不會因此沾染匠氣。一改往日工筆畫的工謹,陳擁軍的畫作顯露出輕松、激情洋溢的狀態。他把仔細斟酌過的畫面色彩有機地融合在真實的描繪中,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荷塘清趣

紅嘴籃雀

花間(66x66cm)

倩影

相伴(50x50cm)
60年代出生的陳擁軍,在他的畫作中絲毫沒有傳達出那個年代的悲苦,而更多的是喜悅。他尊重傳統,但又不保守,并始終懷揣對傳統的敬意,尋找契合自己心靈狀態和生存經驗的有藝術格調和情懷的表達方式。我們可以從陳擁軍的畫中細微地感受到彰顯工筆畫的生機盎然、潤澤吐芳,體會到畫中洋溢著韻律的境界與格調。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