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林兵第一感覺他很帥,為人憨厚,溫文爾雅,有內涵,偶爾很雅趣,不像是一個畫家,從他身上看不出畫家常有的狂放恣意,看似文文弱弱的,但與之交流起來,其心中諸多藝術見解和想法倒令我油然起敬。
他是一個執教于養育他這片土地上的年輕骨干教師。根扎于斯,又以豐碩的果實匯報于斯。
常令我感慨的是一個普通鄉村音樂教師卻對繪畫有著狂熱的執著,且頻頻斬獲全國美術大展優秀獎,在常人眼里簡直就是“不務正業”。為了繪畫,他可以隨時背起行囊說走就走;為了繪畫,他舍棄了晉級、晉職、調動等一切“機會”,遠赴北京求學···他對藝術創作能有如此沉靜的心態,這與他人生經歷是分不開的,這就是畫外功夫,是別人輕易學不來的。因為清苦的經歷和個人良好道德品質是藝術的基石。
他早期繪畫主要求教于鄉賢名家,從中國山水畫傳統法式入手,對傳統筆法、皴法等進行全面臨習和把握,并從中梳理出山水畫法式與圖示共性規律,使其成為自己在山水畫創作過程中的繪畫元素,靈活地運用在整個畫面中。其在運用傳統語匯中,沒有依樣畫瓢,而是大膽地進行了傳統的打碎和重新組合,把傳統法式、筆墨語匯推導進自然山川中,從而呈現出了嶄新的現代氣息。
繪畫要傳神,第一要素當然是熟悉生活,起碼熟悉要表現的生活。在表現題材上,他不聽信和盲從,沒有刻意去選擇名山大川、塞北高原。他選擇的是故鄉的淺灘丘陵,看似平淡無奇的小景,他則用敏銳的雙眼發掘美的真理,用多情的畫筆在進行最深廣的耕耘。因為他太熟悉這片土地,那里既有他童年的快樂和清貧,更有他成長的記憶,他用自己的靈性創造自己的作品,說自己的“話”。觀其作品,令人不由得生出幾分平淡、寧靜和幽幽懷古之情。
他的藝術之路剛剛啟程,他很年輕,有大膽探索的時間和空間,相信他會走得更高更遠,因為他懂得一個藝術家最終要“以畫說話”。
甲午仲春鄭天倫于合肥畫院(合肥畫院副院長,中國美協會員)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