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雄,男1968年8月20日出生。
1990年畢業于云南藝術學院美術系
2005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全國美術教師高級解剖研修班”
2006 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
2007年至2009年云南藝術學院客座教師
2009年雕塑作品“孕”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展
工作單位:昆明形之語雕塑院
雕塑的個性化語言研究
作者:曹雄
我國目前各大美院及藝術學院雕塑的教學方基本上是沿用上個世紀留蘇很留法的老一輩雕塑家從國外帶回來的以寫實再現為主要訓練方法的嚴謹教學,這套在國外已具有數百年傳統強調技術的教學方法。目前某些院校雖然加進了具有當代意義的材料實驗教學,但主流仍是以強調技術性為主的古典教學方法,而最終形成的結果是學生的畢業作品千篇一律、極其相似,毫無個性可言,頂多只是作品的題材不同,或是某些想法的形象化圖解,而非學生自身的個性化語言,并且混淆了技術與藝術的差別,將技術等同于藝術,認為雕塑中所強調的動態、比例、重心、結構、形體、虛實等技術性訓練就是藝術,或以簡單的再現對象,描摹對象作為衡量做平高低優劣的唯一標準。

千里朝圣

悠閑
從古到今,從東方到西方,藝術發展的共同規律是從描摹物象、表現物象的初級階段,發展到見物抒情直至物我兩忘、情景合一的高級階段,一個藝術家成熟的重要標志就是個性化語言的形成,世界上沒有同一片樹葉,更沒有一模一樣的人,正因為這種差異才形成姿態萬千、百家齊放的多彩世界,若簡單只以一種傳統學院派寫實再現的標準,以技法的高低生疏工衡量作品的優劣,勢必造成千面一孔,人人相似的匠人華的單一格局,那藝術變成了一種技術標準,而非真正的藝術。

攬活

振翅
具體的用美院的人體泥塑教學來說吧,基本上市在做人體,而非做雕塑,更多的是在抄人體而不是做作者的真切感受,更多考慮的是動態、比例、重心、結構、形體等技術問題,而忽略了鮮活的客觀對象所展現出的生命活力,給每一個不同藝術家所體會到獨特的個人感受,作為一個藝術家最寶貴的不是后天訓練所得的技術,而是天生具有無法復制的與眾不同的敏銳感受,如果磨滅了這種與生俱來的天然優勢,而代之以前篇一律模式化的技術訓練,勢必造成只重技術而丟棄了寶貴的藝術個性。

開光
當然我們不是主張不要傳統,不進行必要的技術訓練,繼承是手段,創新才是目的,關鍵是如何的訓練,如何將訓練所得的技術與個人的審美意識和獨特情感結合起來,作出具體個性化的藝術作品,有時技術與藝術是相輔相成的,往往扎實而全面的技術是藝術的前提和可靠保障,但絕不能將技術等同于藝術,藝術是抒發個人情感,表現個人審美意識的形式,如果沒有真切的個人感受,就無法形成自身的個性化語言,沒有自己的語言,就是一個藝術家與匠人的本質區 因此一個藝術家無論從事何種藝術行業都需要具有清醒的頭腦,仔細審視自身內在的東西,不但要在傳統中吸取營養,更重要的是能有所創新,穿出自己獨特的個人風格,只有找到自己,有了自己獨到的東西,才能做出富有鮮明個性的藝術形式,才能標志著一個藝術家的真正成熟。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