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目前,中國民營美術館建設的風勢正盛,但在這里真正開設一家民營當代藝術館并不容易。南華早報提出了他們發現的幾處難點,引人思考:
中國政府財政及稅務方面支持的缺失,使得中國民營美術館的發展背上了包袱。他們因此不能得到國家對于藝術和文化項目的財政優惠支持。
當代藝術早就被政府主理的公共美術館邊緣化。公共美術館則統一偏向于推廣傳統藝術,比如水墨,油畫和書法。
"比如紐約的現代藝術館和倫敦的泰特美術館,它們被贊助商,機構和優惠的稅收政策支持,而這一切在中國都是沒有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民營美術館工作人員說道。"我們必須通過自我經營和創始人融集來的資金而保持運營。"
針對藝術品的高昂海關關稅是民營美術館面臨的另一大難題。
"如果我們因為展覽緣故從國外進口藝術作品,我們必須支付高額的保證金-有時甚至要1千萬人民幣。""同時,如果我們向國外借展某件作品,必須申請作品的臨時出口,這意味著我們需要支付這件作品市場價的40%,之后才可以清關。"

四方當代美術館
新興的民營美術館同樣面臨著策展和觀念上的壓力。
"但最終,只有那些珍視作品質量的策展方式才會是美術館長期成功的助力",獨立當代藝術家王國鋒說道,"只有重視策展質量的美術館才有可能成長,并在藝術史上立足。"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