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潔,女,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畢業,學士學位。
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中國煤礦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安徽省青聯委員,致公黨黨員,詩歌月刊詩書畫主編。
作品發表于《書法》、《人民日報》、《書法世界》、《光明日報》、《文藝報》、《安徽日報》、《新安晚報》等。
曾榮獲全國第二屆隸書大賽入圍獎、全國第二屆青年書法大賽入展獎、全國第九屆書法篆刻大賽入圍獎、全國第六屆楹聯書法大賽入展獎、浙江省第六屆書法大賽銅獎、安徽省首屆臨書大賽銅獎、全國賽克勒杯國際交流書法大賽二等獎。
第四屆中國煤礦藝術節山西焦煤“汾西礦業杯”全國煤礦職工書法大賽二等獎。
作為書法圈內的一員,形象清麗的楊潔,早已經習慣旁觀者的贊嘆和感慨了。遒勁豪氣的書法作品每每與作者一齊展現,幾乎所有的評論都會有那么一段文辭,來感嘆她的婉約氣質與作品風格的強烈反差。因為千百年來,人們慣用大量的陽性詞匯來品評書法的風骨了。也許我們該溫故一下,中國最偉大的書法家王羲之、張旭、趙孟頫等人書法藝術的登峰造極,是離不開衛夫人、公孫氏、管道升等一眾才女的。其實書法于斯,從來不能缺少外柔內韌的女子……
毫端幽蘭——記青年書法家、小皖女楊潔
蘭坡
江水三千,當以舟筏渡之;毫筆千均,卻因一張宣紙而輕靈如韻。當云冷雁稀之時,當斜陽搖夢成煙,楊潔常常裁取白云,弄影紙上,于無意苦爭春之中,筆落驚風起,著得風和雨。我這里說的“常常”,是她自6歲起至今二十余年舞文弄墨不輟,常常復長長,長河飲馬,求田問舍,錦帆沖浪,紙上長征,終得一手好字。那耕耘時的甘苦,那收獲時的愜意,正如她在一首《如夢令》中所寫的那樣:“秋風未見落葉。紅楓情到深處。墨海觀韻時,騷人喚來白鷺。嘉木。嘉木。毫端幽蘭深谷。”

草書創作

宗龍門造像 追漢魏遺風
見落葉而不見愁眉,又以深谷幽蘭自勉,這正是小皖女楊潔的境界。一般的孩子,去少年宮之類的場所習字只不過是習字而已,只不過是給父母爭個臉面而已。楊潔則不然,她聞墨香而識字,又因墨香而沉醉,上小學六年級時,她的一幅行書作品因其出類拔萃的品格,一舉獲得“賽古勒杯”國際交流青少年組二等獎;在以后的歲月里,小皖女楊潔更是其朝也墨,其暮也墨,醉心于書法,且“出新意于法度之中”(蘇軾語)。如果說,勤學苦練,筆耕不輟曾讓少年楊潔在彩箋尺素之間,感觸到了山長水闊的意境;那么,當2006年楊潔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國美術學院并就讀于書法專業,則讓她的人生如魚得水、如虎添翼。西子湖畔,她登高臨遠,于一川草煙滿城風絮之中,潛心于苦讀苦吟,執著于心慕手追,臨八大山人,臨王羲之《澄心堂帖》、《戒酒帖》、《蘭亭序》,臨六朝墓碑,臨張旭的《古詩四帖》,臨懷素的《自敘帖》、臨黃庭堅的《諸上座帖》……臨得如癡如醉,臨得身消體弱,也臨得水繞云遮,我心易也!

臨摹《石門頌》
正是這種先賢者的智慧和以一貫之的內心探索,讓楊潔再次脫穎而出,那一年在浙江省舉辦的書法大獎賽中,在同學、老師和名家名流紛紛揮毫上陣的境遇下,她在全學院獨善其首地奪得了“全浙書法大賽銅獎”。汗水與收獲總是成正比的,這些年,楊潔的書法作品多次在合肥、杭州、蘭州、中國美術館和國外博物館展出,多幅作品發表于《書法》、《書法世界》、《人民日報》、《文藝報》等報刊,還先后獲得了全國第九屆書法篆刻作品提名獎、全國第二屆隸書大展入展提名獎等多種獎項。楊潔在上下而求學的路上成績燦然,令人羨慕,但這又有什么奇怪的呢?安徽自古就是出才子也出才女的地方,小皖女楊潔正是得以于皖江大地純美山水和豐厚文化的浸淫,才在石老云荒的歲月流逝中晴川如畫——她的墨香四溢的工作室里,擺滿了“尖如錐兮利如刀”的宣筆,“羅細無紋角浪平”的歙硯和大小不等的“江流有聲,斷岸千尺”的徽派印章,一筆一紙一硯一印,都在她的心摹手追中散發出深谷幽蘭的芳香。
臨摹《詩懷紙》

臨摹《盧鴻草堂十志圖跋》
作為中國美術學院書法專業畢業的才女,楊潔篆、隸、楷、行、草五能俱全:她的篆書藏頭護尾,圓筆屬紙,其筆墨之韻似為天賦;她的隸書有筆有墨,落筆結字之中常見其筋骨和雄眉;她的楷書用筆沉著,氣聚筆提中頗有蒼穆金石之氣;她的行書虛靈清澹,筆法、筆意、筆勢之間充盈著乾坤清氣;她的草書如黃河之水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 ……讀小皖女楊潔的書法讓我想到唐人孫過庭《書譜》中的一段文字:“篆尚婉而通,隸欲精而密,草貴流而暢,章務檢而更。然后凜之以風神,濕之以妍潤,鼓之以枯勁,和之以閑雅。故可以達其情性,形其樂哀。”我不知道楊潔是否耳熟這段妙文,但從她落筆結字的字里行間可以看出,她是深諳其道且讓筆下氣韻生動的。“詩不窮人,人道得詩,勝如得官。有山川草木,縱橫紙上,蟲魚鳥獸,飛動毫端。”這是小皖女楊潔正在書寫的宋代詞人陳人杰《詩不窮人》中的詩句,我以為,她之所以對這一曲清詞情有獨鐘,正是她內心追求的寫照,但愿她筆端留得春常駐,深谷幽蘭更襲人。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