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可染《井岡山》,2015年春拍中國嘉德成交1.26億元

黃胄《風華正茂》,2015年春拍廣東崇正3910萬元成交
根據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剛剛出爐的《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2015年春拍報告》,2015年春拍中國藝術品總成交額約為244億元人民幣,為2011年以來最低谷,同比2014年春拍縮水27%。這主要是宏觀經濟調整和藝術品市場周期性發展變化雙重作用的結果。
即使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今年的市場中依然有3件過億的拍品,其中潘天壽《鷹石山花圖》、李可染1976年創作的《井岡山》分別以2.79億元和1.26億元的價格成交,大大超過了市場預期的成交價。
有人將巴菲特的股市投資格言“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貪婪”搬到藝術品市場。現在是否就是投資收藏的好時機?
春拍成交銳減,
精品搶奪激烈
主持人:鄺老師,您從去年就說中國的藝術品市場進入了寒冬,今年春拍的成交額也是大幅減少,您怎么看待目前的藝術品拍賣市場?
鄺根明:現在的市場,你說它不好吧,但夜場拍賣都很火。而且好東西都集中上夜場,好像夜場的東西就是保真的,反倒顯得白天拍賣冷清了。這也說明了這個市場不缺錢,只是缺好東西。
前段時間北京匡時有一幅關山月的畫作上拍,6尺整紙,我想著500萬元應該能夠買到,沒想到連手都舉不上,說明只要是好東西市場還是很認同。
這讓我想起黎雄才老師以前跟我說起的一句話:這個世界上的有錢人比藝術品多得多,好東西追逐的人很多,碰到好東西,貴一點都要買。
李明華:最近幾年中國的藝術品市場忽高忽低,主要原因還是市場不成熟。中國嘉德今年春拍有兩幅拍賣過億元,當時有不少人就樂觀地認為中國藝術品市場終于 回暖了。的確,現在老百姓物質文化水平提高了,大家都想在家里掛上一幅藝術品,但現在中國的藝術品市場贗品太多了,這讓很多人望而卻步,就怕買到假東西。
現在造假的技術手段也的確高明,不但印刷品能夠以假亂真,為了更加逼真,有的贗品是在印刷品上面施以水墨,再蓋上印章。印章造假就更加簡單了,電腦掃描名人印章之后電腦刻章,一模一樣,根本無法鑒別。再加上裱畫時做舊,真的很難鑒別。
鄺根明:最近我就聽說有人買了一幅賴少其的彩墨畫,一裝裱發現色彩全都跑掉了。我們猜可能就是在印刷品上后期加顏色的,各種各樣的造假方式真是讓人防不勝防。
主持人:還有人將巴菲特的股市投資格言“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貪婪”搬到藝術品市場,認為現在就是投資的好時機。
鄺根明:今年春拍藝術品市場成交銳減,可能還因為年初時股市很好,一些人將資金從藝術品市場抽走投入股市。前段時間股災,藝術品市場的資金明顯就多了。雖然藝術品市場的資金總量跟股市、樓市沒得比,但跟這兩個市場的關系很密切。
但要說現在是不是入手的好時機,其實無論任何時候,選對東西都要比選對時機更重要。只要是流傳有序的精品,價格只會越來越貴。
主持人:兩位是否看好下半年的拍賣市場?
鄺根明:現在的藝術品拍賣公司太多了,雖然今年有很多拍賣行沒東西不拍了,但仍然幾乎每天都有拍賣會上拍。本來市場上的好東西已經少了,分到各個拍賣會就更少了。有些拍賣行為了湊齊一次拍賣會十多個專場,在少量的精品中夾雜了太多的普品,好壞真假都不管。
而且最近兩年新成立的拍賣公司太多了,它們客戶不多,業務不熟,贗品泛濫。現在生意難做,為了爭取客戶拍賣行還要提供酒店住宿, 舉行一次拍賣會的費用很高,所以我估計未來一兩年內會有很多拍賣公司是要關門倒閉的,這個行業還要再來一次大洗牌。
李明華:還有現在的藝術品拍賣制度不健全,難以保障買家的權益,最受詬病的就是拍賣行無須保真的規定。沒錯,國際拍賣慣例的確不保真,但這是建立在成熟 的藝術品市場的基礎上的,中國制定拍賣法那會沒有經驗,照搬了別人的做法,實際上并不符合中國的實際,我覺得已經到了不得不改的時候了。
當代書畫近年來價格滑坡厲害
主持人:當代書畫最近幾年在拍賣會上的表現都欠佳,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大力反腐導致禮品畫受到沖擊,當代書畫受影響最大。有人說中國當代書畫市場就是泡沫最大的部分,是不是這樣?
李明華:當代書畫的價格滑坡得厲害,還因為當代書畫和水墨缺乏學術沉淀和蓋棺定論,人為炒作風氣濃厚,未來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成熟的藝術品市場要挖掘真正有實力的畫家,現在就缺乏一幫客觀公正的藝術評論家,可以正確地評價當代的藝術家。我看一些書畫雜志,對當代某些藝術家的溢美之詞跟附在旁邊的書畫作品的水平根本就是不對等的,自我炒作得太厲害。
鄺根明:對,現在很多新畫比老畫要貴得多,特別是某某院長、某某教授的作品,一平尺動輒五六萬元,這比廣東清代畫家蘇六朋的老畫還要貴。
當然,當代畫作價格貴也是有原因的,因為古畫很多人不會鑒別,害怕買到假的,而當代的畫家還在世,真假比較好判斷。
李明華:但當代很多畫家的作品現在都是有價無市。
主持人: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同一個畫家的畫價,在拍賣市場上買跟在畫廊買、在畫家家里買的價格差別很大,有可能直接跟畫家買的價格是市場價格的兩倍,但就勝在保真。
鄺根明:現在市場一調整,當代畫家的作品價格馬上就跌了。因為經過這次市場調整,買家也變聰明了,不像前幾年盲目相信今年3萬一平尺,明年5萬一平尺的炒作了。
前幾年為什么一些當代畫家的作品能在拍賣會上拍出令人咋舌的高價?除了畫家跟拍賣行約定好假拍之外,還有一種操作手法很多人不知道。那就是畫家跟買家事 先說好,買家以一平尺50萬元的價格在拍賣會上買下畫家的一幅作品,但私底下畫家可能再送他四五幅畫。外面的人不知道以為這位畫家的畫作能夠拍出50萬元 /平方尺,卻不知道這個價格買的卻不是一幅作品。
李明華:現在的市場也在分化,北京很多賣高端書畫的畫廊都關門了,反倒是幾百塊錢的書畫很好賣,這說明大家對藝術品還是有需求的,只是對高端的藝術品沒信心。
主持人:我也留意到這么一個現象,榮寶齋等老字號,以前還收當代畫家的作品,現在也都不收了,一些有實力、有名氣的畫廊,也只收精尖的、地位受到認可的當代畫家的作品。
李明華:所以我建議當代的藝術家,不要把精力放在炒作上,而應該把精力花在加強自己的功底上,未來藝術品市場健全之后,看的就是藝術家的實力了。如果沒 有實力,再怎么炒作,買家和藏家都是心里有數的。目前廣東省文化學會就挖掘推薦這些有實力,但沒有炒作的藝術家,讓藏家、讓市場發現真正的藝術家。
主持人:如何選擇有潛力的當代藝術家?
鄺根明:這個問題很多人問過我,我的標準是:經過美院的專業培訓,畢業后在國內美展多次獲獎,潛心藝術,畫得比較用心,有實力,現在還沒出名的青年藝術家。千萬不要找三十多歲畫大寫意的畫家,因為大寫意一般都是老年人的藝術。
李明華:沒錯,年輕人還是先打好筆墨、造型基礎。另外我覺得創新也很重要,我看過國外一些華裔藝術家的作品,他們將中國畫的意境用油畫的手法表現出來,做得特別棒。如果不創新,很難超越前人,獲得進步的空間。
流傳有序是永恒的收藏要點
主持人:鄺老師,您是行內知名的買手,我想知道您是怎么幫別人選畫的?
鄺根明:我經常說我是行家,不是什么專家。專家不是那么容易當的,要有實踐、有研究、著作等身,我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眼光去買畫。我經常跟朋友說,我 看畫只能看廣東的,看嶺南畫派的老畫我看得比別人好一點點,因為我看得多,上手得多。如果一個所謂的專家跟你說,什么畫他都內行他都會看,這人肯定是個騙 子。
另外,不要只信一個專家,哪怕你對他很有信心,任何專家都有看走眼的時候。所以我覺得博物館買東西一票否決的制度很好,現在好的書畫動輒幾百萬元,如果一不小心看走眼,損失是很嚴重的。
至于我選畫的標準,最重要就是流傳有序,有根有據,有上款,或者一說起這幅作品大家都知道在誰手里。這次春拍我本來想買一本冊頁,曾經是著名收藏家錢鏡 塘的舊藏,吳湖帆題跋,又好又干凈,我的預算是120萬元拿下,沒想到最終拍到了150萬元。說明這種流傳有序的東西都是大家追捧的。
我記得我剛入行的時候,前輩就一直跟我強調買畫一定要選流傳有序的,特別是有題跋的冊頁或者是手卷,有題跋說明很多人看過,大家都認可,這樣的好東西從來沒有拍不好的。
現在在拍賣市場上,同一上款的整一批東西,價格可能會比沒有上款的作品價格高出50%左右,說明大家對出處是有多看重。
以前剛入行的時候前輩給我們總結了買書畫的三個要點:第一要真,第二要精,第三要新。現在我自己增加一個“第四要名”,名氣越大越好。藏家收藏書畫按照這幾個標準走,可以少走一些彎路。
主持人:是否出版過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判斷標準
鄺根明:現在的出版物太多了,畫廊出版的就沒什么用,必須是權威出版機構出版的,這種出版物才有說服力。而且現在出版物造假也很厲害了,連老畫冊都被動手腳了,曾經就有人發現老畫冊里面有頁面被置換了,或是加了一頁紙進去,所以出版物也不能盡信。
另外,畫冊還應該看是否是在畫家生前出版的,這樣的畫冊才是經過畫家認定的。我最反感的是現在很多畫家后人都出來鑒定,出具鑒定證書了。很多畫家的后人對美術根本沒有研究,他怎么會懂得鑒別,只不過是為了賺錢出證書。
主持人:拍賣會上一幅書畫要以多少錢拿下,您是如何估價?
鄺根明:這個主要是按照經驗,我們心中都會有個大概的估價。比如我的估價,就是要把未來比較確定的利潤空間計算進去,所以估價比較保守,經常爭不過別人。
主持人:您自己是怎么收藏的?
鄺根明:以前集雅齋有規定,從業人員自己是不能購買藝術品的,所以我自己一直沒有收藏,直到退休了才開始買點東西。我買的基本上都是老畫,老畫比新畫便 宜多了,這些老東西其實很好玩,廣東的老畫跟國內其他地方的一對比,價格實在太便宜了。當年在廣東畫壇上很有名望的老畫家,很多小品的價格也就幾千塊錢, 現在還時不時會出現在市場上。
主持人:對收藏者還有什么建議?
鄺根明:選擇藝術品一定要靠看,不要靠聽。什么職務、什么頭銜,一聽就上當了,任何假畫背后肯定有一個吸引人的故事。
所以收藏者提高眼光很重要,不要聽,要多看,不斷學習,研究了解不同畫家的風格。建議從本土熟悉的畫家開始收藏。我一直很佩服潮汕的藏家,他們很團結,捧的首先都是嶺東當地的畫家。這樣一個很明顯的好處就是,可以經常跟畫家互動,起碼不會買到假東西。
李明華:我也有一個疑問,我在紐約的時候多次去過當地一家比較大的、華裔開辦的藝術品拍賣公司,很多齊白石、張大千的作品都比國內便宜很多,而且他們還承諾如假包退。我就很奇怪,為什么沒有人去買回來在國內上拍?
鄺根明:現在是地球村,任何一個地方只要有漏放出來,全世界馬上都知道了。就像年初的安思遠專場,多少中國人專門飛過去圍觀。如果真是齊白石、張大千的真跡,價格只要便宜一點點都會有一大幫人搶著舉牌了。
如假包退也是鉆了空子。買家如果要證明東西是假的,需要自己找到兩位學術權威來證明,難度可想而知。而且會買齊白石、張大千作品的我想應該也都是國內的 買家,為了退款還要搭上來回國際機票、住宿等一大堆費用,維權成本這么高,可能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所以在拍賣會上購買藝術品,最好還是選擇有信譽、比較 規范的大拍賣行。
鏈接
書畫收藏最好長期持有
2015年春拍的明星拍品莫過于潘天壽的博物館級巨制 《鷹石山花圖》,據稱該作品是由河北宏達集團郭紅2005年購于中國嘉德,當時的成交價格為1171.5萬元。10年之后在2015年嘉德春拍上,這幅作 品再次上拍,雖然是在藝術品市場低迷的時期,最終的結果是以創紀錄的2.7945億元被新疆廣匯集團的孫廣信購得。
根據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測算,潘天壽的《鷹石山花圖》兩次拍賣的成交價相差2.67735億元,去除拍賣傭金,在郭紅持有期間,該作品凈增值2.31285億元人民幣,價格增長了近20倍,平均年復合收益率超過30%。
郭紅投資收藏潘天壽《鷹石山花圖》獲得巨大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長期持有。長期持有的藝術品投資更容易獲取高收益,還能降低投資失敗的風險性。又如王鑒 1674年作《溪山仙館圖》,該作品2005年秋拍在西泠拍賣首次上拍,以176萬元成交。時隔五年以后的2010年秋拍再次在西泠成交,成交價格漲了兩 三倍。2015年春拍在北京匡時,該作品再次易主,“身價”已經過千萬。兩次重復交易期間的持有時間分別為5年和4.5年,達到了中等期限持有水平,是中 長期投資的一個較好的案例。
同時,因持有時間短而投資失敗的案例舉不勝舉,2015年6月5日在北京保利春拍上以1380萬元成交的張 大千 1947年作《李德裕見客圖》,近五年在拍賣場上共出現過三次,另外兩次分別是2010年香港蘇富比秋拍和2013年北京匡時春拍。然而高“出鏡” 并沒有換來高收益。相反2013年和2015年的兩次重復交易分別虧損6%和4%。
持有期短的投資大多屬于投機性投資,成功率往往不高,據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不完全統計,持有期在三年以內的藝術品投資的平均投資失敗率超過40%。因為拍賣需要交納高昂的傭金,短期內重復交易使得成交額增值部分很大部分都體現在傭金上,實際收益大打折扣。(許悅)
數據
2015年春拍成交量同比下降40%
據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不完全統計,2015年春拍藝術品市場整體容量縮小,拍品數量減少54304件。成交量同比下降40%,為93070件。 2015年春拍總成交額僅為244億元,總成交額降至2011年以來最低谷,同比2014年春縮水近百億元人民幣,降幅達27.04%。雖然各項成交指標 呈現全面下滑,但單幅作品均價出現提升,為26.23萬元/件,拍品在縮量的情況更加注重精品化。 (許悅)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