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克:《紙新娘》系列作品大家都很喜愛,可以談談您的創作初衷么?
答:2003年5月我創作了一幅作品叫《逝》,參加第三屆中國油畫精品展并且獲得了優秀獎。這幅作品我想要表達的是美好的東西需要我們呵護,如果不呵護不關愛它,很容易就損毀了,一旦損毀就很難留住了。我想要大家都呵護美好的東西,所以創作了這幅叫《逝》的作品。那一年中國經歷了非典,原本我準備去中央美院研修班,因為碰上了這個非常時期所以取消了,從北京回到湖南常德創作了《逝》。而我之所以選擇用白紙作畫是因為白色有種崇高和圣潔,我喜歡藝術的追求是神圣和崇高的。用白紙把人包裹起來,我希望讓作品形成一種鮮明的雕塑感。這幅畫的表情是比較憂郁的,因為在非典的大環境下很難畫出陽光燦爛的作品,所以這幅畫有淡淡的隱憂。在2004年的時候,我想把《逝》畫成一個系列,那段時間我的思想比較活躍,因為商品社會對于我國的文化和經濟產生了沖擊,很多人覺得人也成了商品,不包裝就沒有出路,尤其是文藝界。當時我想畫包裝系列的作品,就做了道具,給模特身上穿上紙衣服。有一個美學家看到了就說你這個紙衣服很像婚紗,作品就叫《紙新娘》吧。我覺得這個名字也很符合我的意識,因為一談到紙新娘就讓人聯想到婚姻,現在的婚姻和傳統的婚姻差別很大。我個人的理解是現在是個很開放的時代,感情有很大的不穩定性,婚姻也就有很大的不穩定性,不像以前那么牢固,這系列作品是闡述我對現代婚姻的憂慮。因為婚姻不和諧,家庭就不穩定,社會就不穩定、不和諧,所以我通過這個作品想讓人們來反思,呼喚傳統婚姻的回歸,這是我的一個初衷。
卓克:您的人物表征下都有豐富的內心世界,這種面部的呈現都有什么表達?
答:我畫每個人物都有不同的表情,有細微的差別。面部、臉、五官、尤其眼睛是表達人物心靈的窗口,所以我對人物的眼睛刻畫比較講究,力求用微妙的筆觸和色彩來挖掘模特的內心世界,其實這種挖掘也是對內心的拷問和反映。因為一幅畫一個人就是一個世界,我的關注點就在人的五官,背景也是對整個人物情緒的烘托,有些是比較荒誕和虛幻的。在這背后讓人有種莫名的傷感,這種傷感我想是來自內心,來自靈魂深處的,也許和社會風氣有關系吧。
卓克:油畫這種西方的繪畫形式如何在本土的表達中融入更多中國文化元素的表達?
答:中國油畫家和西方油畫家畫出的作品肯定不一樣,因為我們骨子里的文化基因起了很關鍵的作用。雖然我用的是油畫的材質和系統的寫實的理念方法,但是我觀察事物還是典型的中國人的審美視覺,比如背景的虛實關系。背景很簡單很概念的虛,人物的實,這種背景的計白當黑,都是有中國的文化元素的。如何用中國元素表達油畫,我覺得應該從中國的傳統文化去挖掘。最近我在創作一幅作品《莊周夢蝶》,用工筆畫為背景,前面畫了一個浴室新娘,這里面就解決了一個中西文化如何對接結合的問題,一個是語言的結合一個是形象形式的結合。
卓克:油畫色彩是豐富多層次的,您對油畫有怎樣的認識?
答:我學油畫像童子功一樣,從十幾歲起就學了,一直到現在。我覺得油畫的魅力在于色彩的張力,造型的嚴謹和視覺沖擊。最早我是學國畫的,后來我覺得更喜歡油畫,方向就轉到油畫上了。油畫講究筆觸、塑造、層次豐富和厚重感,油畫色彩很能表現物象的質感,表達得入木三分,這種質感表達,需要扎實的油畫基本功。它的美感是我們眼睛對事物的分析,有一定層次感和個人面貌的,一看就知道色彩用的什么體系。我們油畫家對油畫色彩要形成自己的體系,自己的面貌。這種形成不是一天兩天而是長時間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形成之后就是我們大部分人所說的風格,所以要堅信自己的視覺、審美以及對角色的理解。
卓克:您如何看待現階段中國油畫的創作發展?
答:我覺得現階段中國油畫創作人數是挺多的,在全世界也是最為壯大的。這一百多年我們把歐洲油畫各個流派都演了一遍,但我們只是有一個接觸,我們還有很多路沒走。我們要堅信,我們的油畫是中國的油畫,要講中國的語言。我本人非常喜歡具象寫實表達,再加上以當代意識的一些觀念性語言融匯在創作里,表達我對周遭事物的理解。如果每個油畫家都有自己明確的奮斗目標,那么匯聚起來就是一股藝術發展的潮流,這對我們中國現今的油畫創作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卓克:在社會中,藝術家這個角色應該承擔什么樣的責任呢?
答:我們藝術家要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美、創造美,提升整個社會的藝術審美。我們要有很敏感的眼睛發現容易被我們忽略的景致,要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畢竟我們每個人在社會上都要盡到相應的責任。我們要倡導積極向上的理念,讓人們在欣賞作品時能得到啟迪和啟發,對社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我認為藝術家不能成為經濟的奴隸,而是要在美學和思想上有更大的提高,才能有更好的作品,更好地回饋社會。藝術家應該關注生態、關注自然、關注社會的方方面面。比如說我們藝術家應該去體驗生活,體驗勞動人民的疾苦,發現祖國的大好河山,我們各個民族的生活面貌等等。我們國家的美術創作源泉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是非常豐富的,給我們藝術家提供了廣闊的舞臺。藝術家應把作品當做自己向廣大觀眾提出問題、需求解決的渠道,我們要關注生活,關注社會,這是藝術家基本的藝術良知。
曾傳興訪談
曾傳興訪談
曾傳興訪談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定制獨一無二
打造專屬手機殼!
打造專屬手機殼!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