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燒肉還沒燒熟,花襯衫還沒鎖邊
梵高在畫這幅未完成作品的年代,他正好撞上一個關口,就是十九世紀中葉,印象派正在干歷史陌生的事情。
在那以前,幾百年上千年,所有畫大致都有一個公認的一個完成度,所有畫家都有一個可遵循的標準。但到了印象派,繪畫漸漸偏離那個老的傳統的規矩,那種完成度。
他們自己也未必知道,要畫到什么地步,要走多遠,才算是完成,才算好。他們也在摸著石頭過河。印象派的這種激情,這種狂妄是因為藝術家的角色改變了,藝術的功能也改變了。

未完成的畫
從古到今,誰在養藝術家
十九世紀之前的幾百上千年,不管是宮廷畫家也好,小畫匠也好,大致是服務行業。像這樣一種高級的服務行業,有一種非常嚴格的供求關系。換句話,差不多到十九世紀,所有畫都是任務,都是訂件,不能解釋為今天的商品。
商品它是假定一個市場,然后生產,然后投入這個市場去銷售任務。訂件是有實實在在的主人,指定你委托你畫一張畫或者做個雕塑,而且放在早就已經安排好的,一個位置上。
我們現在看到歷史上的名畫,大叫藝術啊藝術啊,其實都是任務,都是訂件。你蠻難找到的,一個古代畫家是自己高興畫著玩。古希臘、古羅馬、中世紀、文藝復興還有中國的唐宋,還有敦煌壁畫,這些都是當時的城邦、廣場、公共場所,一種高級的裝飾物。
從十五世紀到十八世紀,王公貴族還是一個主要的一個訂件的來源。過完十八世紀進入十九世紀,資產階級抬頭,現代文明確立。貴族教堂仍然需要畫家,但是越來越多的富裕家庭也需要畫。買主一變,市場就會變。繪畫的需求、主題、趣味、風格就迅速地就會翻新。到二十世紀二戰以后,出現一個新的學科,叫做“藝術贊助史”。抓住一個什么問題呢?就是從古到今,誰在養藝術家。

瓦薩里受美第奇公爵委托繪制教堂天頂壁畫

拉斐爾受尤里烏斯二世委托繪《西斯汀圣母》1512
自己雇自己的人
十九世紀畫畫人群開始發生一個大的變化,照我們這的說法,就變成單干戶。我到紐約以后,發現我變成一個自由職業藝術家。但是我每年要交稅,我在稅表上,要填一個我的身份欄,不是填藝術家。填什么呢?叫self-employ,就是自己雇自己的人。
畫家再也不是等委托訂件的這么一伙人了,而是他等有錢人來買?,F代意義的畫廊,也就是出現在那個時候。在古代也有畫店、也有畫廊,但不太一樣。就是新興的資產階級,開始在供求關系當中,發現可以做經紀人。畫家的作品如果賣不高,他寧可受窮。他關注自己的意志。就是由著自己性子玩。
既然由著自己性子。當然我畫什么,我怎么畫。然后我畫到什么地步才算完,當然是我自己作主。這在以前這個訂件的時代是不可能的。

“印象派的伯樂”盧埃爾在倫敦畫廊的策展
文革”前后,我們所有的畫都是任務,都是訂件。上面給你一個任務。你高興壞了,然后上面否決了你得認,上面說要改,你當然得改。我那會碰到領導叫我改,我就想起米開朗基羅。當時我已經知道了,說教皇讓他改,他就得改。那我算什么,那就改。
“文革”一結束,藝術家就不安分了。當時整個氣氛不一樣了,就開始翹尾巴。每個人的處境,每個人的性格不同,那個尾巴的翹法也不同。十九世紀也是這樣一個所有藝術家開始翹尾巴的時代,我要這么畫,我沒畫完。這是我的事兒,你管不著。
觀眾有可能會問。藝術家養起來好,還是自由好,這是一個不容易回答的問題。要我說呢,就是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不好。你藝術家給人養著,出一種藝術。藝術家自個兒養自個兒,出另一種藝術。你在達芬奇時代,不可能出梵高這樣的藝術。然后你在安迪·沃霍爾的時代,你不可能出提香、委拉士開茲。這樣的藝術。有人要你畫和等人買你的畫,各有甘苦。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