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劫持歐羅巴》(1575-1642)。圭多·雷尼 作 藏于倫敦國家美術(shù)館
此畫為布面油畫,目前收藏于倫敦國家美術(shù)館,尺寸177CM×129.5CM。創(chuàng)作完成時間為1637年9月,是16―17世紀(jì)意大利畫家圭多·雷尼(1575-1642)的晚年作品。作為巴洛克風(fēng)格的畫家,雷尼的畫作總是呈現(xiàn)著浪漫主義的色彩,因而深得人們喜愛,也促使他很多時候服務(wù)于貴族。這幅畫便是為獻給當(dāng)時的波蘭國王瓦迪斯瓦夫四世(Wladislaw Vasa)而作。
《劫持歐羅巴》寫的是希臘神話中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場景。畫中的主人公歐羅巴(Europa)是腓尼基公主,她在國王阿革諾耳(Agenor)的呵護下,一直生活在富饒的國度里,從沒離開過。忽然有一天半夜,她做了一個奇妙的夢,夢見命運女神要把她帶走,將她指定給眾神之王宙斯當(dāng)情人。而在現(xiàn)實中,一向貪花好色的宙斯果然就被其美貌和純潔深深打動。宙斯已是有婦之夫,但他十分畏懼妒嫉成性的妻子赫拉,又怕自己的突然出現(xiàn)會嚇到歐羅巴,于是他想了一個詭計,把自己變成了一頭白色健碩的公牛,藏在牛群中。他命令信使赫耳墨斯先把牛群趕到海邊,那里正是一群姑娘簇?fù)碇鴼W羅巴一起游戲玩耍、采集鮮花的地方。美麗的歐羅巴穿著長襟裙衣,楚楚動人,她采集了各種鮮花,編織成花環(huán)。這時候,宙斯已悄然混跡其中,并來到歐羅巴身邊。他使出渾身解數(shù),讓美麗善良的歐羅巴漸漸地信任并喜歡上他,成功地讓她靠近他,擁吻他。接著,他躺在她的腳邊,并最終成功騙得她騎到牛背上。在達到目的之后,公牛飛快帶著她跑向海里,游向克里特島。這時候,歐羅巴才知道自己上當(dāng),驚恐萬分。當(dāng)他們到達這個全新的地方時,宙斯變回人形,并誘使她屈從。歐羅巴痛苦欲死,直到那個夢中的命運女神帶著她的小兒子丘比特真正降臨時,她才恍然大悟,并且接受了命運的安排。她最終跟宙斯一起,生下三個強大而睿智的兒子——彌諾斯、拉達曼提斯和薩耳珀冬,而她也成為了那片土地的女神。從此,那片土地便以她為名,叫歐羅巴洲,也即是今天的歐洲。
這個帶著黑色色情色彩的神話,一直是17世紀(jì)最受歡迎的經(jīng)典繪畫主題之一。而雷尼的這幅作品在眾多作品中頗為獨特。它其實將時空混合在一起。畫面上由于張開弓對準(zhǔn)歐羅巴的愛神——丘比特的出現(xiàn),使女主人公從對公牛的喜愛到驚恐地被劫持,到最后接受了他并產(chǎn)生愛情的三個過程移植到同一個畫面。丘比特?zé)o疑成了畫面的一個點睛之筆,也使宙斯起初不懷好意的詭計成功地演變?yōu)檎婧秃侠怼?br /> 在雷尼注重使用明亮色調(diào)、著重大塊淺色渲染的后期畫風(fēng)里,女主人公歐羅巴幾乎占據(jù)整個畫面的三分之二。她身上明黃色、粉紅色的衣裙以及裸露的肌膚,在被暗調(diào)處理的草地上顯得十分突出。天空和草地被他做了均等的劃分,深邃的蒼穹顯得有些空蕩,因此,雷尼又使用了對角構(gòu)圖法,巧妙地在右上角設(shè)置了丘比特這個關(guān)鍵角色,他與歐羅巴對望,遙相呼應(yīng),既在主題上起到了升華,又使視覺更加平穩(wěn)。顯然,雷尼在這幅畫上更著重想要突出的是歐羅巴內(nèi)心的微妙變化,尤其是與丘比特的眼神交流,人們的視覺點很自然地落在畫面的黃金分割點——歐羅巴的臉部和眼睛。
再來看對角線左下角——那頭有一對小角的白色公牛,有意思的是,在晴朗的天空下這位男主角卻沒有以光彩奪目的白色皮毛出現(xiàn)。雷尼并不想強調(diào)他,用這樣的灰暗調(diào)正喻示了他這種偽裝的陰暗行為。公牛的存在,給這幅畫的主題最直白的提示。他戴著歐羅巴編織的花環(huán),安靜地、順從地跪坐于美人身旁,任她擁著。這除了呈現(xiàn)宙斯成功誘惑歐羅巴的場景外,也預(yù)示著他們最終取得的圓滿結(jié)局。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