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遠"法,是中國山水畫的特殊透視法。指的是在一幅畫中,可以是幾種不同的透視角度,表現景物的"高遠"、"深遠"、"平遠"。
宋代的著名畫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對三遠法下過這樣的定義:"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后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三遠法,就是一種時空觀,以仰視、俯視、平視等不同的視點來描繪畫中的景物,打破了一般繪畫以一個視點,即焦點透視觀察景物的局限。

倪瓚 《江岸望山圖》
平遠,就是自近山而望遠山,是一種俯視的境界。如元代的倪瓚就是一位善作平遠山水的高手。他作《江岸望山圖》,以一種極其簡潔的筆法描繪了平遠風光,正如題畫詩所云:"江山春風積雨晴,隔江春樹夕陽明。疏松近水笙聲回,青峰浮嵐黛色橫。秦望山頭悲往跡,云門寺里看題名。蹇余亦欲尋奇勝,舟過錢塘半日程。"

范寬 《溪山行旅圖》
高遠,就是"自山下仰山巔",反映的是一種仰視所見的巍峨宏偉的山勢。范寬的《溪山行旅圖》,就是以高遠法的構圖方法創作的成功之作。他的藝術特色,除了用筆雄強、堅實之外,還善于以仰視的手法,表現山峰的高遠,正如趙孟頫所評:"山勢逼人。"

王蒙《青卞隱居圖》
深遠,就是"自山前而窺山后"。王蒙作《青卞隱居圖》是以深遠見勝的杰作。作品縱141厘米,橫42.2厘米。青卞山本是江南不起眼的小山。王蒙以三遠法加以夸張,為了突出一個"隱"字,作者以"S"形的連續取勢,以重山復嶺、密樹深溪等景象的交替組合來增加山勢的深度,沿著溪流的尋索,幾經曲折方能在山坳的深處見到一座草堂,其中,有一人依稀可辨,這抱膝倚床而坐者正是畫中的主題人物;隱居者。《青卞隱居圖》的成功,就在于塑造了一個深邃莫測的深遠空間。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