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衍平
筆名衍子、萬和門主人,齋號十硯精舍。1962年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廬江,研修于中國美術學院成人研究生班國畫系。安徽省美術家協會理事、合肥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安徽工筆學會副秘書長、安徽省美協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合肥市巢湖藝術館館長、合肥市政協常委。安徽省首屆工藝名人、省級工藝師。
2003年《家山真意趣》入選全國美展中國畫作品展
2004年首屆安徽美術作品大展,《寒林圖》入選
2010年中國畫百名家扇面精品展
2012年第四屆安徽美術作品大展——中國畫作品展覽 獲銅獎
2012年中國畫百名家邀請展 獲優秀獎
2013年中國工筆畫名家作品展
2013年中國合肥——韓國大田書畫交流展
2014年4月第2次韓——中( 大田——合肥)書畫交流展
由安徽省美術家協會組織,赴俄羅斯、美國、歐洲、英國、韓國舉辦徽風畫展。
畫筆上的舞者:我眼中的王衍平
文/符榮
初時,隨著朋友的描述,我仿佛看到風華正茂的王衍平于1987年身著牛仔服,背著畫架,拎著作品,斜挎一個軍用水壺,沿著九華山的階梯帥帥地向我們走來。
后來更多的畫面定格于我的腦海:王衍平,中國著名山水畫家,1962年出生于收藏世家,祖籍山西太原,現居安徽巢湖。曾就讀于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研究生班。1999年臺灣文英館舉辦個人畫展,此次展覽奠定了衍子先生(王衍平先生常用別名)的繪畫基調與方向。2002年在合肥亞明藝術館舉辦三人畫展,從而使自己的畫風在新安畫派的基礎上有了自己獨立的內涵。

文房春秋136x68cm
激情的符號
在一次全國畫展中,展廳匯聚了目前中國繪畫界的精品。我有幸遇到衍子(王衍平先生常用別名),遠遠望去,高挑的他圍著一條橘色的方格圍巾,貌似三十歲左右,整個狀態哪里像五十歲的人!
電視臺的記者在王衍平的畫前采訪先生,“我是一個不安分的人,畫也如此。”聽到此,旁邊的我開始尋找王衍平畫里不安分的符號。
在亨德里克.威廉.房龍所著的《藝術》里曾有這樣的描述:藝術需要靈感,靈感卻又飄忽不定,然而靈感又不是招之即來的東西,也不是任何藝術家的靈感都如泉涌。此時看那竹葉,似乎草草揮墨,并不精致,看那小鳥,眼開眼閉,更符合人們贊揚“逼真”作品時所說“栩栩如生”的概念。作者大膽地用新穎的手法表達新穎的美感,而這種畫面里處處透著的靈感將觀者帶入了一個世外桃源。在細節的處理上又充滿濃郁的愛心,也表現極強的觀察力。站在衍子的畫前,感覺將他的繪畫轉化成純粹的文字是一件很難的事。中國手指畫研究會會長虞小風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欣慰地表示:“王衍平先生的畫是目前我所看到的為數不多的,能夠完全保持自己獨立風格的新安畫家之一,對顏色的領悟無與倫比。”

亭院一角136x68cm
面對眾多大師的作品,我實在不能妄加評論,轉而想聽聽衍子的意見,他始終未表示可否,不加褒貶,只是靜靜地一幅幅地看過去。突然他領著我站在一幅頂屋的國畫前,指著那一圈圈由深到淺散開去的墨印激動地對我說:“這才是中國畫的精髓,明度與色相的把握是那樣的嚴謹,深色與重色的運用可說惜墨如金。這看似簡單的一幅畫,是多么的善于在極其復雜豐富的色塊、色線和色點的交響樂中托出對象單純的本質神貌。”
他的激情,使那天的展廳鮮活了起來。
傍晚,朋友、我、衍子三人擇桌而坐,傳說的王衍平現在就坐我對面,這樣的零距離,倒使我原本想好的一堆采訪內容沒有了排序。
聊天的內容也就沒有目的的展開,說到他的第一次個人畫展竟然是在九華山舉辦的,有幸朋友就是當年的見證人之一。用朋友的一席話來解讀王衍平九華山畫展:看到了一個執著的樸實藝術家。那個年代交通也不方便,從九華山腳下上山的車每天也就有限的一兩個班次,估計王衍平是沒有趕上上山的車,在路邊背著一個大的畫架搭順風車。慶幸的是遇到了熱心的朋友,掐指一算,距離衍子舉辦個人的第一次畫展竟然過去了24年。
那天的記憶在紅酒的倒影里,鎖定在激情的他將我拉到所鐘情的圖畫前,那一刻解讀時的認真模樣。

好風春曉 180x90cm
悲傷的畫筆
2011年的春節,與朋友相約前往衍子的居住地——安徽巢湖藝術館。
這里是衍子先生畢生的心血所造:里面不僅有他與陳有德、董曙光等人的聯合畫展,還有他幾十年積累及祖輩留傳的無以計數的各類奇石寶玉。參觀途中,朋友嬉笑衍子是具有精神氣質的雜家。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有關王衍平的繪畫生涯,都是極其有趣的。
來自于收藏世家的衍子,與生俱來的藝術氣息蓋過了手中的方向盤,在部隊里曾經是一名優秀的駕駛員兼“戰地畫家”,復員后往浙江進入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研究生班。對此求學過程,衍子形容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打通了他的經脈。
多才多藝的不利之處也是顯而易見的,他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是個極其不安分的人。有一段時間,他放慢了自己的繪畫腳步,從藝術的另一個側面,將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石頭的采集與分類的研究中。
我記錄了當時與衍子的一段對話:“這個年代的畫家都很勤奮,但他們的作品總是缺少點什么,很難保持永久的魅力,具有生命力的很少。”衍子答曰:“藝術家在創作中能獲得極大的樂趣,這也是偉大的藝術作品的底蘊。”衍子智慧地避開我的提問,而是從另一個角度闡述了藝術本身的內涵。

戲陽136x34cm
進入衍子的畫室,一幅幅活潑潑的山、水、樹就近在眼前。那幅剛從俄羅斯參展回來的墨梅懸掛在畫室的東北角,初看并不起眼,只覺畫面中的梅在錯綜盤旋中流露出一種大漠的悲壯,這悲壯信息的傳遞讓我有點窒息,移開視線下午重新再讀,飽滿的畫面蘊涵著令人難以置信的藝術鑒賞力,精湛的繪畫技法以及對色彩的領悟力。站在小小的畫室,墨梅猶如大漠里吹響的進軍號角,萬馬奔騰揚起的塵埃像是凱旋的贊歌。
寫到此,也許讀者朋友們會認為我的熱情過了頭,畫畢竟是畫,為何如此動情。“我將悲傷留給自己”雖然是閑暇時衍子不經意的閑語,但似乎也印證了衍子作品中冷峻而嚴謹的符號。
酒后的他掠袖揮墨,霸氣的肥貓在午后也有了絲絲的倦意,臘梅迎春脫盡了常人概念里的俗,衍子在繪畫時的放松及大膽的下筆,截然與鄭板橋喝潘天濤的仔細推敲成鮮明的對比。從一個側面,我們可以近距離的認識這個激情而有點狂放的王衍平。
畫中的衍子,一味任性,只忠于自己的作畫感受。
記不得是哪篇文章里說過這樣一句話:最熟練的重復均欠自身的輝煌。王衍平在自己的繪畫世界里不斷突破自己、超越自己。
全國著名畫家康詩緯先生對王衍平先生的繪畫給予了高度肯定:他所畫的題材都是普普通通的,但由于畫家激情似火,那些畫就像是從內心迸發處得一首絢麗的歌,猶如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樂一樣的跌宕起伏。全曲緊密無隙,無一個音符是多余的,呈現完整的調和性,燃炙著火熱的情感。

聽濤圖136x68cm
寫作方面我不是快手,但我追求的是真實地還原我的采訪對象,使讀者準確地解讀。為此我特意來到安徽省書畫市場的前沿,安徽華寶齋負責人童忠華這樣介紹王衍平:“衍子的畫來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衍子的畫風具有骨法用筆,作品有古人的遺風,與他曾經打基礎時大量臨摹明清大師的有不可分割的因素。氣韻生動,形神兼備,畫風既聚集了現代海派與浙派的小寫意,又有新安畫派小橋流水的柔情,作品能準確地突出了地方風情。”
漸行漸遠的衍子,牛仔服、方格圍巾、畫板、軍用水壺,被他自己涂抹的絢麗多彩,猶如梵高的油畫奔放而熱烈。
自由戰士
將悲傷留給自己,一句不經意的話,讓我記住了一個人。
揮墨如金的精髓,一堂深入淺出對畫的講述,使我走近了一個人。
一次拜訪,一個集繪畫與收藏一身的傳奇,令我認識了一個人。
他便是中國繪畫界號稱"衍子"的著名畫家王衍平先生,他大膽,并不顧忌作品能否出售,他在自己的藝術王國里享受著自己藝術創作的自由。
王衍平在藝術的創作中意識到,如果要抵達心目中的理想樂土,那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于是便有了永無止境的不滿足,這種不滿足不僅僅是一切智慧的開始,還是所有偉大藝術的萌芽與終結。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