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奇
1965年出生,湖南湘鄉人。1985年畢業于長沙理工大學藝術學院,現居北京。中國國家畫院高卉民工作室畫家,中國國家畫院師生聯誼中心秘書,北京國畫藝術家協會花鳥創研部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湖南分會會員,一級美術師。
寄語荒寒寫豪邁 山花野卉總關情
——淺議劉奇寫意花鳥畫
文/劉堅
(湖南科技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花鳥畫在中國繪畫藝術中占有重要地位,自唐代花鳥畫的萌芽,至五代兩宋,流傳至近代,成就了不同風格流派的眾多大家之作,使花鳥畫成為中華優秀文化寶庫中的奇葩,為后人留下了豐厚的藝術遺產。
劉奇是一位非常勤奮的花鳥畫畫家,他為人憨厚、性情豪爽,謙遜多禮,大氣中透著質樸與純靜,然觀其畫卻常常帶給你一種與其外表極不相稱的精神內質。

他的寫意花鳥,其花、草、樹、石大多冷峻孤寒,尺幅之間透著深厚的造型功底,其花鳥,多取荒寒蕭疏之景,仰塞之情溢于紙素,其筆墨以放任恣縱見長,蒼勁圓秀,清逸橫生。不論大幅或小品,都有渾樸酣暢又明朗秀健的風神,章法結構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
這種表現方式,拓展了花鳥畫的表現領域,他引皴擦之法入花鳥,使得枯枝勁草充滿了堅韌的力度與品格,于衰殘的虬枝枯草中體現出不可折服的生命追求。其用墨則潤澀渾逸,多以破、積、潑之技法體現山花野卉的情趣氣象,同時多用宿焦之墨,加以冷暖、薄厚、面積大小等多方面的交叉組合,使整體作品顯示出豐富多樣的特性。單純而不落簡單,豐富又不顯雜亂,熱烈而不流艷俗,清淡亦不流虛浮,在看似不經意的構圖中,卻有著破框而出的張力。不論是大幅的通景還是取之一隅的折枝小景,無不體現著異于常人的智慧。有的滿紙平鋪只留出小小的一塊空白,但不覺堵塞;有的寥寥數筆,大面積空白反給人以無窮的回味和遐想;有的將空間壓縮得很緊,在近乎平面化的場景中體現出一股逼人的氣息;有的則層次拉得很開,一層一層,直可推到目所不及之處卻不覺繁雜與混亂。

中國花鳥畫的表現題材十分豐富,范圍也非常寬廣,畫家首先應當去感悟自然,從中發現新題材,尋求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并以自己的心靈去實現與自然的溝通及碰撞。當這種感悟逐漸集聚,便會產生創作的欲望及創造的靈感。因此,畫家主動深入生活,關心生存空間內一切視覺形態的變化,其心靈才不會枯竭,才能保持創作的激情和沖動,只有這種激情和沖動,才能促使我們不斷地去尋找和探索繪畫表現的視覺語言。所以,畫家劉奇通過不停地反復實踐和探索,在情與景、景與法的碰撞與互動,傳統文化與現代意識以及個性化和諧的相互交融中力求突破,來提升個性表達,在形態的視覺轉化中保持著花鳥畫的藝術效果,力求與傳統花鳥畫中較為單一的方法拉開距離。

花鳥畫中花和鳥以及一切自然景物的形象,只是表現人的情感和豐富的語匯,畫家要通過作品中富有感情和生命力的形象,來傳達自己對自然、對人生的體驗和認知,表達自我的獨特感受。
“感受”一詞,作為一個美學概念,內涵是極為豐富的,既包含審美觀照,又包含審美意象和審美創造的因素。為了強化冷峻野逸的意境,劉奇在畫面形式的探索中嘗試運用點、線、面的構成關系來豐實寫意的表現語言,以凝重灑脫的線在畫面中任意進行組合與穿插,充分表現出自己獨特的個性。在繪畫的創新方面,劉奇用他的“獨特感受”及他自己所特有的對自然的觀照方式,表達對自然的真實感受,達到物我兩化,情景交融的境地。寄情于物,寓情于景,使物象成為抒情寫意的語言,也就是莊子所說的“心齋”、“坐忘”、宗炳的“澄懷”境界。

潘天壽先生認為中國花鳥畫均出自兩條線路,一是徐熙,一是黃筌。他認為五代成中國花鳥畫之大成,而“此后學習花鳥畫的作家,不入于徐,則入于黃”(《花鳥畫簡史》)。作為花鳥畫家的劉奇,其作品即是這一傳統延續的產物,其個人藝術的發展,必不能脫離開這一傳統的主干。從其成長過程與知識結構來看,早年畢業于長沙理工大學設計系,后研修于中國國家畫院花鳥畫課題班高卉民工作室,跟隨高卉民、張立辰等藝術名家進行學習深造的劉奇其實并非完全是一位“學院派”,他雖然接受了正宗學院教育,但更傾向于在社會中成長和發展起來。畫家劉奇,湖南湘鄉人也,大學畢業之后他從湘紡的設計總監,到心連心的企業主管,到龍行天下的銷售總監,再到中國國家畫院花鳥畫課題班高卉民工作室的班長,他一步一腳印的走著,走得灑脫,走得義無反顧,亦走得無怨無悔。這得益于他有一個很好的家,無私支持他的父母和兄妹,有一幫很好的朋友。多年的摸爬滾打,商界打拼,繪畫也好,商界也罷,父母兄妹和這幫朋友都給予了他極好的支持和幫助,而劉奇的誠懇與勤勉也深深地打動了這些支持和幫助他的人。這就是畫外功夫,它遠不能從學校或書本得來。

從藝術史上看,所謂的人品,多來自社會和生活的歷煉。在近年來的自我塑造中,劉奇苦心習藝,孜孜于體味人生,這是他的頗有特色之處。一個畫家如若尋求最終的突破,往往取決于其做人之高下,而做人的原則又存在于我們每天的平淡生活之中。因此,對于一個藝術家而言,畫外之功更具挑戰性,我們期待劉奇的更大突破。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