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是幾千年文化積淀的藝術語言,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和審美觀念。國畫人物要如何發展,符合藝術的情感表現功能,立足于民族傳統藝術的基礎,也就是擺脫對各種非藝術因素的依附,更加尊重藝術的規律,是其發展的根本條件。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文化,積淀了深厚的文化精髓。民族性,是中國人物畫的根脈,因此,藝術語言的轉化首先要體現出民族性。

王家訓人物畫
王家訓在傳統的美學觀念上建立起來的造型方法和筆墨技巧塑造出了高古典雅的中國人物畫。其人物畫著重氣韻傳神,用筆洗煉,善于把水、墨、色融為一體。且人物造型深得傳統人物畫的精髓,將主觀的情感溶與客觀物象之中,再經過加工,形成了獨具風貌的藝術形象。這與王家訓深厚的造型功底密不可分,他注重記憶和默寫,數十年如一日。

王家訓人物畫
蘇軾在《傳神記》中講到:“凡人意思各有所在,或在眉目,或在鼻口”;陳造提出了觀察對象要“熟想而默記”,“一得佳思,亟運筆墨,兔起鶻落,則氣五而神完矣。”元王繹《寫像秘訣》有云:“彼方叫嘯談論之間,本真性情發見,我則靜而求之,默識于心,閉目如愿目前,放筆如在筆底。”王家訓正是在這種“著眼于顛沛造次”的記憶默寫中,避免了繁雜、偶然細節的干擾,從而抓住對象主要的形體神態,使造型獲得了極大自由,而且充分發揮了自身的主觀想象,創造出嶄新的意象造型。在天人合一及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思想的指引下,形被簡化為筆墨點線,已非自然物象之形態。

王家訓人物畫
王家訓的人物造型追求真趣、天趣、童趣及自得之趣、求形中趣、形外趣。在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高古出塵又不乏天真趣味。他筆下的人物比例雖有變形,但生動簡練,妙趣橫生。從人物內心世界的刻畫出發,更準確、鮮明的描繪出人物的個性特征和風骨神韻,因此給人的視覺感受比準確的形體更加具有藝術的真實。神情韻態通過畫中的形象,得到了完美的表達。
同時,王家訓將山水畫的筆墨融會到人物創作中,增強了畫面的形式感,人物的風貌神韻得到了更完美的彰顯。因而意境深邃,令人迷醉,展現出獨特的風格。
王家訓的人物畫可以說是形神兼備,沿襲了傳統的精髓,那就是“似”與“不似”。最為成功之處就是把難以言傳,不易感受的氣息準確表現了出來,讓觀者為之贊嘆。將思想靈魂都溶入到畫作的意境之中,通過典型形象抒寫出了自身的思想情感,從面激發讀者的想象,引發共鳴。

王家訓人物畫
王家訓作品中所蘊涵的美學品格和思想情調,是與他的藝術造詣、文化修養、審美理念和思想情操的匯總呈現,是他的人格涵養在技巧中的下意識流露和無意識的顯現。王家訓人物畫作品意境之豐富,格調之高雅,以及從其筆墨形象中流溢出的無限熱情與精神容量是其人文學養的表現,是其淋漓酣暢情感的自然流露。
藝術是真性情的流露,虛偽出不了真藝術。王家訓的人物畫雖然以傳統為主,卻無陳腐之氣。畫面清新獨特,飽含生機和哲理。他在研究與實踐中,集思妙悟,形成了自家獨特風貌。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