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碧波
書法中的代筆現象自古有之,不是什么秘密。古代書法代筆,一般是名士大家因事務繁忙或因身體欠佳等因素,授權弟子、后人、友人代之。然而,在當代書 壇,甚至在中書協主辦的各項展覽中,書法代筆現象層出不窮,往往是書法創作欠佳的新手,在名利心的驅使下,請歷屆國展高手為其代筆,為的卻是爭取入展份 額,獲得中書協入會條件資格,混個中書協會員證件。
《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作品展覽征稿啟事》第四條“評審”中明確規定“對所有入圍優秀作品的作者和部分入展作者進行抽查面試。加大抽查面試的比重, 嚴厲處理代筆和抄襲行為”,可是,有些作者仍然不顧顏面地步入“雷區”,把評審制度當兒戲,置之不理。經展覽面試審查委員會專家集體對面試作者現場書寫作 品與入展作品進行嚴格比對、審核,有10人作品整體或局部疑似非本人創作,本人主動提出放棄入展資格。12人接到面試通知后未按規定時間到場面試,作放棄 入展資格處理。未到場面試的12人中,確實有因重要之事,非處理不可的情況下,只能放棄面試機會,但也不排除弄虛作假者,他們做假心虛,沒有膽量去面試, 只能放棄,別無選擇。
書法代筆背后究竟隱藏著什么秘密呢?值得我們去深思。
當代書法代筆現象愈演愈烈,其主要原因是隱藏其后的名和利。眾所周知,近年來,有些人靠出售書法作品發家致富,除了本人書法功底外,還有一個法寶, 那就是“書法家協會會員”這一頭銜。這說明,在老百姓心目中是認可書協的權威性,會員證的級別越高,老百姓就誤認為書法作品寫得越好。有些人熱衷于一擲千 金購買書法作品,看的只是“會員”“理事”,或者“副主席”之類,各類書法家也就有了市場。
以十一屆國展為例,優秀作品獲得者收藏費20000元,入展作品作者收藏費每人1500元。據業內人士透露,代筆市場有個不成文的規 定:如果代筆作品入展,給槍手收藏費的10倍,甚至比這還高。槍手要的是大把的鈔票,被代筆作者向往的是會員資格,雙方各取所需、守口如瓶。還有一種與古 代恰恰相反的情況,就是師傅給徒弟代筆,師傅代筆的目的很明確,以增加弟子會員資格的數量,提升自己的名望。市場經濟培育下的當代書壇,魚龍混雜,歪風邪 氣時有發生,這給中書協出了一道難題。雖然中書協不惜一切代價去打假,但這是一項長期工程,很難完全杜絕代筆現象。有書家建議,凡每次展覽,入圍作者分省 份逐一進行面試,一一排查。這個建議雖好,但工作量大,很難操作。若讓省一級協會組織人員承擔面試任務,難免會出現有失公平的現象,中國是人情世故的國 度,低頭不見抬頭見,面試主考官很難做到一碗水端平。
在筆者看來,遏制書法代筆現象,還得靠每一位書法愛好者的修身和律己,應“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杜絕書法代筆現象,嚴處書法代筆行為,從自身做起,還書壇一片凈土。
書法代筆現象的背后
書法代筆現象的背后
書法代筆現象的背后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定制獨一無二
打造專屬手機殼!
打造專屬手機殼!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