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由洗耳潁水間,五岳四海稱其賢,
貴為三代帝王師,隱居山林傳美談。
——超群讀史詩書系列之許由洗耳

【書者心札】許由是堯舜時代的賢人,帝堯時他率部落活動在潁水一帶。堯想把帝位傳給他,被他嚴辭拒絕,并逃到登封的箕山隱居起來。帝堯派人找到了他,想讓他出任九州長的官職,他跑到潁水邊洗耳,表示不愿聽這種話。許由因此成為后來隱士們的鼻祖,后世人提到他時,多將其作為一種淡泊名利或重義輕利的典范。就連戰(zhàn)國時的著名思想家荀子也稱贊“許由善卷,重義輕利行顯明”。 在我看來,許由不愿意為帝不愿為官之心應(yīng)該是真實的,但跑到潁水洗耳朵卻無論如何也擺脫不了作秀的嫌疑:如要拒絕為官可以有很多種方法,干嗎一定要選擇洗耳朵這種方式呢?要知道來人不管怎么說都是代表天子的,許由這么做,實實有點“大不敬”的味道。作為一個“賢士”為什么要采用這個蠢辦法呢?此其一。其二,如果堯一定要許由出任九州長,洗耳朵就可以阻止嗎?第三,“洗”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宣揚”的過程,如果真正是視名利如無物,還有必要槁得這么沸沸揚揚嗎?
許由的好朋友巢父也隱居于此。所以,巢父一聽,勃然大怒:“原以為你真的是來隱居,沒想到你醉翁之意不在酒,吸引堯帝到這里來,然后請你回去做官。如果你真的想隱居,為什么不跑到深山老林、鳥不拉屎的地方去,而偏偏選擇這樣一個離首都并不遠的地方呢?居然還跑到河邊作秀洗耳朵,我看你純粹是在沽名釣譽。我怎么認識了你這樣一個虛偽的小人?別讓你洗耳朵的水臟了我的牛嘴。” 巢父說完,徑直牽著牛到上游飲水。
許由再也沒有上箕山,到南方的九嶷山(又叫蒼梧山,今湖南省寧遠縣境內(nèi))隱居。然而遺憾的是,他在半路上死掉了,餓死的。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