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烈火破曹公,慶由孔明借東風,
德暢魚翔太平世,安使云長守華容。
——超群讀史詩書系列之華容放曹
筆者詩句里用了一個詞,叫“德暢魚翔”。唐代詩人包佶有詩云:氣和草木發萌芽,德暢禽魚遂翔泳。連魚和野獸都能快樂能飛翔的時代,是歌舞升平的盛世,可三國爭霸的時候,正是分而非合。赤壁火攻,曹操打敗了,孔明故意叫關羽守住華容道,就是有意賣給關羽一個人情,也知道關羽肯定會放了曹操,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原因就是當時亂世的一個選擇。
“諸葛亮智算華容,關云長義釋曹操”,世人皆知的故事,《三國演義》中的重點篇章。小說寫諸葛亮算定曹操必敗走華容,且夜觀天象,曹操不當身亡,考慮到曹操與關羽有恩,派云長把守華容道,留個人情;考慮滅掉魏國,吳國全力攻蜀,蜀國不寧。又寫曹操果然由烏林向華容道敗退,途中三次大笑諸葛亮、周瑜智謀不足,未在險要處暗設伏兵。一笑笑出趙子龍,二笑笑出張翼德, 三笑非同小可,笑出了關云長,又在一夫當關之險的華容狹路上,加之曹軍幾經打擊,已無力再戰,無奈,曹操只得哀求關羽放行,關羽念舊日恩情,義釋曹操,使曹操得以回到江陵。
筆者想說的是《三國志》里根本沒有提到華容道義釋曹操的事情,是羅貫中為了刻畫關羽“義絕”的形象,硬生生掰出來的。史書上倒是提到一件事情,《三國志》中《蜀書》和《魏書》記載:“曹公與劉備圍呂布于下邳,關羽啟公,布使秦宜祿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許之。臨破,又屢啟于公。公疑其有異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從這里看出,曹操喜歡關羽,也是利用關羽。否則,不會為一個敗將之妻而出爾反爾了。從另個角度分析,關羽真的會義釋曹操?顯然不可能。這里實際上羅貫中在演義三國時候,筆者也揣度了一個用意。刻畫關羽的完美,顯示諸葛孔明的智慧。假如深究一下,一切都在孔明的操控之下,會不會得出一個另外的結論呢?
張飛守華容,曹操必死,因為曹操是大哥的對頭。趙云守華容,曹操必死,趙云是個三國完人,接令必做。其實曹操笑了兩次,笑第三次的時候,隨便派一名大將,曹操都走脫不得。曹操死了,北方大亂,孫權周瑜必取許都,學曹操擁立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他孫吳不會學董卓,廢獻帝成為天下公敵。再說,倚據江東,擁險攬富,孫權也不會直入中原,他也怕劉備背后出招,抄了后路。其實當時,北方還有馬騰。馬騰原與董承、劉備等人一起密謀殺曹操,事情敗露,回到領地進行抗曹。馬騰,忠于漢室,西涼騎兵天下無敵,曹操一死,兵攻中原,誰人能擋。無論孫權無論馬騰,進的中原都會擁立獻帝,曹操死了,天下就會更早進入太平盛世,不會三國鼎立。
而諸葛亮是怎么想的。羅貫中沒有明說,所以筆者寫了:德暢魚翔太平世,安使云長守華容。剛才說了,孫權北進可能性不大,我們就設想:馬騰一旦擁立獻帝,自是護駕有功,滅曹氏殘部,也是大功一件。孫權因在赤壁大戰中重創曹操也可封候拜相。而劉備呢?脫離曹操后,連戰連敗,守徐州丟徐州,守汝南丟汝南,守新野丟新野,功績一件沒有,最多只能說是殺了曹操這一件功,而這還是關羽殺的。戰爭一旦結束,官爵肯定比馬騰、孫權要小。諸葛亮你再聰明又有什么官可做呢?再有智慧,不打仗了,軍師也會當不成了,也與隆中對設想相悖了。所以諸葛亮必須放掉曹操,而且不能明說。只能讓關羽去了。另外曹操能言會道,也就只有關羽能夠聽進曹操的一大堆廢話而感動。還有,劉備清楚是怎么回事,所以諸葛亮必須得讓曹操活著,亂世繼續,劉備才有足夠的理由攻城掠地。劉備明著抗擊曹操,實際上是為了自己當皇帝,諸葛亮才能做以后的蜀漢丞相。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